第二章 投资的盈利模式
一、价值投资是一种盈利模式
每个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成功模式,有些是因为技术研发一枝独秀,有些是因为品牌传播名扬四海,最终这些公司把优势都化作了大量的利润。同样,价值投资也是一种盈利模式,我们发现多数成功的价值投资最终都会聚焦到公司,一个伟大的价值投资者往往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公司经营者。这方面巴菲特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几年“股神”的投资已经从财务性投资进化到了并购,他开始深入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协助公司业绩更上一层楼。学会价值投资的人能够在各个领域无往不利,因为其知识已经覆盖了很多方面。
价值投资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价值低估型投资、周期投资、公司拐点投资、高成长性投资。这些投资方法都聚焦于公司,价值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个方向,也可以齐头并进。巴菲特曾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这个量化的意思是,巴菲特奉行价值低估型投资和高成长性投资,因为格雷厄姆聚焦于价值低估型投资,而费雪聚焦的是高成长性投资。格雷厄姆研究的主要阶段是1929年之后的经济萧条期,主要奉行的是防风险策略。可见巴菲特更加注重风险防控,投资者可以安心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为了更好地把握方向,下面就给投资者介绍几种投资方法。
(一)价值低估型投资方法
价值低估型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方法,属于精算师式的投资方法,这种方法的盈利模式买进的依据是资产价值低估,更多关注的是资产的安全性,要求投资人理性区分。比如好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应该高于债券收益率,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如果市价低于清算价值,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买入促进其倒闭也是可以盈利的。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安全性比较高,被称为“烟屁股投资”,即以烟屁股的价格买到一支香烟。这种方法一般适合抄底。
2008年10月,中国股市接近净资产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是那个时候有几个投资者敢买进?巴菲特就买进了花旗银行,价格在0.9美元以下,2009年花旗银行上涨到10美元,短短一年就获利10倍。还记得沪指降到1 664点的前一周,我在某俱乐部演讲,当时只来了9个人,我确凿地说下周大盘见底,目标是1 650~1 700点,因为A股沪深两市的平均市净率已经达到1.5倍的历史最低点,和998点的市净率一样。当时有个西安的朋友,立即抄底买进,结果正好遇到2009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大多数股票都翻了几倍,获利颇丰。
大量的股价低于净资产一般只有在大熊市的时候才出现,这个方法是有缺点的:一是在熊市快结束的时候手中要有大量现金,而散户往往是套在顶部,底部割肉;二是股市稳定之后,用这个方法容易选到垃圾股,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些垃圾股才容易出现股价低于净资产的情况。巴菲特就是用价值低估的方法买进了目前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初这个公司是个纺织类公司,由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周期已经过去,公司业绩极差,所以巴菲特买进后股价一直下跌,被套得很深,最后他不得不全部买下这个公司,置换出纺织资产,注入了目前的保险资产,公司得到了重生。不否认巴菲特在青年时期曾用价值低估型投资方法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也要看到他的青年时期正是“二战”结束、冷战开始之时,各种不确定因素堆积导致股价长期低迷,巴菲特经常可以以净资产的1/3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这种情况在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就不再出现了,虽然美股依然遵循一定的价值逻辑运行,但是总体上大多数股票都远远高于公司的净资产和清算价值,因为社会稳定了,没有那么多的战争和不确定性,所以即使遭遇金融危机,也找不到匹配的极端廉价的资产。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格雷厄姆理论的光芒,因为其宣扬的是对于风险和安全性的重视,任何投资者只有在控制风险和了解资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到理性投资。
(二)周期投资方法
周期投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和技术周期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选择有竞争优势公司的护城河理论,是对价值投资的深化:面对不同的经济周期,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周期性投资者主要研究股价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包括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经济周期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周期投资方法的判断难点在于对经济周期指标的分析判断,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出现拐点时是否有足够的政策敏锐性,对于采购经理指数(PM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原油价格、美元指数等是否有足够的敏感性。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推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可以认为是经济政策出现拐点的重大信号,股市也就此见底反弹。投资者需要明白世界各国政府都不会让经济出现大萧条,都会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出手扭转经济下滑趋势,这就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就是经济政策上的削峰填谷。
一直以来巴菲特都否认其会关注宏观层面的东西,认为价值投资者要关注估值而不是经济周期,但巧合的是,巴菲特每一次买入低估股票的时间都是经济周期的底部。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里面的相通点,牢记格雷厄姆的著名忠告:“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公司最坏的情况。”这也是巴菲特考虑了经济周期大背景,买入可口可乐股票的前提。无论是1929年,还是1987年,可口可乐都体现了很强的抗周期性。所以我们认为不是所有价值投资者都回避经济周期,一部分投资者主动拥抱经济周期,比如跟随经济周期买周期股;另一部分投资者主动回避经济周期,比如侧重于规避经济周期的防御性标的。这就是周期性投资的盈利方法。
▲ 2009年7月,我在北京卫视参加一档节目,同台的还有龚方雄、刘纪鹏、金岩石、启明、冯矿伟。节目中只说了一件事,沪指3 300点到顶了,需要控制好仓位,很简单的周期逻辑,“4万亿”从底部捞起了股市,但是股市指数已经反弹了一倍。当时个人认为弱周期还没有结束,所以在那个时间点贪婪显得很不合时宜。后来证明我是对的,那个月高点之后,股市进入了漫长的熊途。
(三)公司拐点投资方法
“在股票市场上,要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这是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名言。索罗斯被誉为伟大的投资家、预测家和超级冒险家。1973年10月,当埃及和叙利亚武装部队大规模进攻以色列时,以色列十分震惊。战争在某种层面上意味着国与国军事实力的较量,种种迹象表明: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在当时的战争中已经不再有优势。这使索罗斯想到了美国的军事技术很可能也已过时。如果美国国防部意识到自己武器装备已过时了,他们有可能会花大量经费进行更新改造。沿着这一思路,索罗斯在股票投资上有了新的方向。事实证明,1974年中期,索罗斯通过军工公司的股票获利颇丰。
这种独辟蹊径早他人一步,最后取得不菲收益的事在股市里屡见不鲜。寻找拐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要善于且喜欢寻求别人还没意识到的突变,并且从突变中发现对投资标的的影响,寻找到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住投资机会。行业周期、产业业绩拐点出现的时间很关键,介入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比如投资高铁建设类上市公司,2004年,中国铁道部发布了“拟采购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电动车组,共计200列”的招标公告,大量引进高铁技术。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建成,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高铁行业经历了孕育期、阵痛期、成长期。到2010年,京沪高铁时速达到486.1公里,成为国际“第一快”,中国高铁行业进入迅速壮大期。随着高铁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从2009年开始诞生了像“时代新材”这样两年上涨6倍的大牛股。
在宏观经济上,拐点投资也经常发挥作用。索罗斯就曾多路出击,抓住各国的宏观经济拐点时期,用对冲的方式赚钱。拐点投资和周期投资是有差别的,经济周期周而复始,比如根据美林时钟做出的经济周期投资,其依据主要是宏观经济阶段,投资周期性标的,说到底是追求大方向的正确;而拐点投资是寻求预期的突然改变,比如大家都觉得很乐观,却突然生发出一个危机点或者机会点,由于预期的落差,波动加大。所以,拐点投资并不一定和周期投资同步。
▲ 2011年2月9日,我在山东卫视公布了看好的股票——汤臣倍健,之后在7月的北京卫视,我重复了这一观点。汤臣倍健在那个时候开始多品类建设产品线,并且开始建设自己的保健品电商渠道,而之前它只是个卖蛋白粉的。这一年,股市是熊市,记得2月9日股市还有2 770点左右,一年后的2012年底,市场已经击穿了2 000点整数关口,但是汤臣倍健却逆市上扬,上涨超过30%,我成为当年最牛的基金经理。可以说我们不止一次在逆势中找到避风港,这就是拐点投资和周期投资并不同步的实际例子。
(四)高成长性投资方法
投资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也许从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来看,公司股价的上涨和公司的基本面无关。但是如果把时间放得长远些,按照3~5年的周期,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和业绩增长呈正相关。
公司的成长性,主要是关注其业绩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我们的高成长性选股方法兼顾彼得·林奇的成长估值模型和费雪的上市公司管理及财务分析研究,同时还要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优势。
成长的确定性比高成长本身还要重要,如今很多公司都热衷于讲故事而忽视了真正的成长,真正的成长需要有符合行业逻辑、强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明确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行业平均的增长水平,但它却超过了其他公司,那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探查的了。成长股投资者一方面了解公司的竞争优势,选择行业中最好的股票;另一方面在行业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有朝气、有生命力的行业。把公司看成一棵成长的树,有些品种的树必然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有些注定只有一墙高。同一品种的树也许都能长很高,但是我们需要选择最高的那一棵。等它成长,验证我们的判断,这就是最朴实的成长股投资。
(五)如何综合选择投资方法
投资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并不存在一种投资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但是投资者需要把重点放在股票的成长性上面,尽量用成长性来跨越周期和各种随机事件。我们还需要了解低估值投资,实际上格雷厄姆也提到过,不能看股价便宜就直接购买,而应该了解股价背后资产的安全性。在巴菲特早期的成功投资中就有很多案例来自对亏损股的购买,只是巴菲特抄底亏损股和一般投资者贪便宜是不同的,巴菲特了解其收购的公司。
各种投资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了解公司:如果了解房地产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那么就可以做一个周期投资者;如果了解一个亏损公司未来会变好,亏损是暂时的,那么就依然可以做一个价值低估型投资者。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投资方向。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成长型投资方法更适合,根据目前的认知水平,继续扩展认知,到自己了解的领域进行各种投资。彼得·林奇在他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推荐了一种日常式的投资方式——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你的桌椅板凳,你的电商平台购物车,你妻子的化妆品……什么东西备受欢迎,什么公司就有很好的成长性。当这些产品出现了颓势,并不需要去公司调研,只要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者用一点小礼物问一下超市销售人员即可。
当然,我们还是要强调,资产安全性十分重要,投资应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去寻求成长性。对于金融机构也一样,谁的风险控制做得好,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风控部门。所以,投资者的学习也要把握两个方向:风险防控和公司竞争力研究。
(六)针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方法
我们强调围绕行业特性的投资方法,比如针对银行地产,周期性的投资方式一定更加适合;针对消费股,最好通过财务指标总结出股票的价值和估值,因为消费股每年业绩波动不大。医药股其实有两个分支:创新医药、生物制药是科技股,而中医药和保健品是消费股。
如果经常参加一些专业投资者的聚会,就会发现投资者们都会说一个名词:“赛道”。近几年专业投资者不再盯着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指标,甚至不看资产结构,不看财报。他们很多人投资只看“赛道”。好赛道,比努力更重要。典型的说法是:“在风口,猪都能飞。”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在一个好赚钱的行业,努力是次要的。比如茅台发展是因为茅台很努力吗?比如云计算为什么会聚集这么多的科技巨头竞相进入呢?
首先,选一个赛道,这个赛道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上下游供应链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日渐完善。行业本身新颖,用户体验好。
其次,看这个赛道上有几家企业。如果企业不多,就投资最大的那家,如果企业很多,则投资赛道前三的企业。整体上不看任何经营团队的能力,因为行业排名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团队能力。
再次,通过资本力量影响行业格局。资本是热衷控制的,巴菲特最近几年实际上也热衷并购。再回头看孙正义,其在WeWork投资遭遇危机,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获得控制权。实际上专业资本这几年的玩法和过去大不相同,以前甘于做背后支持者、财务投资者,因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投资者不懂行业具体知识。但这几年新兴产业的经营者真的比资本懂的更多吗?实际上未必。孙正义并购谈判是这么谈的:“这是我最后的底线,你要多少融资都没有关系,但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融资,我就投资你的对手。”所以,资本并不只是上市公司的附庸,已越来越多地介入了上市公司的经营。
最后,通过跟踪行业演变,判定投资标的的变现方式。有潜力的,等待首次公开募股(IPO)溢价再次跳升;没有潜力的,在行业内部促进公司并购,以出售方式实现投资变现。
综上,一般投资者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我们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接受股票价格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即使没有广泛投资赛道的能力,以赛道视角来投资二级市场也是可行的。
尤其是创新类医药股,赛道就是其研发的管线,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管线研发时点,预测其研发路径节点。比如关键节点是某个药物什么时候能够通过三期临床,并预估这个药物的市场空间容量,看是十亿级销量的药物,还是百亿级销量的药物,然后在药物研发成功之前提前布局,在销售接近巅峰的时候有序退出。一个药物的研发—销售周期,就是一个投资周期。
世界上很多跨国大企业都是按照药物研发周期发展的。比如辉瑞,一开始是个柠檬酸生产厂,属于化工领域;“二战”期间,其深罐发酵技术用于青霉素制备,结果大获成功,青霉素从稀缺药变为廉价药;“二战”之后,青霉素生产迅速扩张,辉瑞也乘胜追击,生产出土霉素、四环素、吡罗昔康等;到了1998年,其另一个重磅产品西地那非(万艾可)阴差阳错地成为另一款爆发性产品,这几年逐渐有仿制药出现,因为辉瑞的专利到期了;如今的辉瑞,通过并购惠氏等企业,也通过自我研发,出现了多个大单品,比如立普妥、络活喜、左洛复、恩利等。
新药对于药企,就像燃料火箭一样,要上天,需要一级级的火箭助推。往往医药公司股票回调,都是因为研发管线当下“青黄不接”,而一旦新品接续上,不管是100倍市盈率还是20倍市盈率,都会有一波庞大的行情。
所以,投资科技领域,如今是“重赛道不重车手”,外人很难清楚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才干,只要不是那种庞氏骗局,一般的经营者在风口还是能够赚到钱的,而创新企业也需要赛道。围绕产品进行布局,就是现在科技股投资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