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民 和合至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创新教学理念,推进改革规范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学院注重创新教学理念,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四个方面不断创新,以培养合格和优秀的少数民族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1.2.1 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院承担教育部、四川省和国家民委的质量工程项目10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项,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和经济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编写教材10余部。

1.2.2 规范课程教学要求

1.2.2.1 课程规范

为了紧跟时代的需求,2016年学校对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2017年又根据形势的变化对2016年的方案进行了微调。调整以后,每门课程都有完整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由学校统一印刷出版。教师授课需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进行,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能够保证计划性,又能够增加与更新专业前沿的知识。学院按学校要求统一排课,调课与临时调课程序规范、手续齐全。

1.2.2.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院积极鼓励和重视推广具有创新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符合专业教育规律的先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许多教师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问题—讨论”的课堂进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并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相互启发,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3 考试管理规范

学院在考试工作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命题、制卷、监考、评卷、成绩登录、试卷分析、装订等考务(考试)工作严谨、规范,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最后归档的试卷,由专人检查与核对。平行课堂的课程统一命题,以保证公正性。学生考试、教师监考行为规范,无违规现象。严格执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

1.2.3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始终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育人水平。甚至有的教师增加了课堂过程的内容,有的教师以实践报告与实践时数为考核内容。

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重新梳理整合实践教学各环节要素,构建了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平台支撑、制度保障融为一体,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教育模块相互衔接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立交桥”。同时,学院以经济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经济学院创新分中心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企业导师制为纽带,构建实施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前后衔接、内外统合的实践能力训练机制,使学生通过模拟演练、参与性观摩、实习单位实习、总结性研究等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1.2.3.1 实践设施和课程

已建成金融创新仿真实验室、金融投资实训实验室、国际结算实训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银行保险仿真实验室、计量经济实训实验室、经济学沙盘演练实验室、空间经济学实验室等10个专业子实验室和一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多功能厅。多功能厅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主要软硬件设施总投资1300余万元(其中经济学教学软件25款,价值284.2万元;科研数据库22套,价值128.2万元),实验教学设备730台(件),提供学生实验位655个。现有实验室中心主任1名、实验室主任2名、专职实验员2名、兼职实验授课教师16名。

开设的经济类实验实训课程主要有统计学原理、投资学、财务金融建模、计量经济学基础、金融交易技术分析、金融工程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学、投资银行学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电子商务、进出口实务、SPSS及其应用、创业学等28门,同时还承担大学物理、三维动画制作等学校公共实验课程。经济学院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每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达162188,每学年度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825个,主办或承办各类科研教学讲座26场。

1.2.3.2 实践基地

学院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建设单位,与四川省商务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川羌族自治县、兴业证券、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保险等10多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这些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1.2.4 大力推动学生创新

学院秉承“每个学生都是增长点”的学生工作理念,致力于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感,除了专业教学课堂之外,还建立了各类学生工作创新平台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结合和补充,有效地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2.4.1 学生工作创新

学院的学生工作创新丰富,创新平台包括:6个社团(一报一刊一社两会一队)——《经济风》、《经济学人》、“善之力”爱心社、经济时政协会、未来银行家协会、经世致用辩论队;4个网络阵地——学院网站、“Economics知道”微信公众号、学院微博、“经世先锋”微信公众号;3大特色品牌——“中国西部民族经济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本科生学术年会、创新创业创未来活动月;3个论坛——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研究生“觉知”论坛、本科生“梦云湖”论坛;2级团学——院团委、团支部,学生会、班委;1个中心——经济学院创新创业分中心。

1.2.4.2 第二课堂建设

学院以“笃学尚赛,全面发展”为核心进行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并将其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有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创新创业分中心,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主任,团委书记负责中心日常工作。

院团委及经济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积极配合,为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相继组织4800余人次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创行”社会创新公益大赛,CFA全球投资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各项国际国内学生创新赛事。1200余人次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1.2.4.3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围绕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学院创建和完善了各类社团。其中“善之力”爱心社是四川省大学生“十佳”社团,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中多次跻身全国三甲,曾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经济时政协会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0项,西南赛区奖励近40项。从2015年开始,承办“四川省证券投资模拟大赛”,共吸引15余所高校5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此外,还有“未来银行家俱乐部”、《经济风》报社、《经济学人》杂志社等学生参与竞技和写作论文的平台。

学院建立的学生创新团队包括:CFA团队,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组成,形成以硕带本的梯队模式。自参加CFA全球投资分析大赛以来多次获得中西部地区第一、第二、第三名的成绩。2017年代表中国赴曼谷参加亚太赛。创行团队,始终秉承“以商业理念可持续性地帮扶弱势群体及弱势产业”的理念,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公益活动大赛中屡获佳绩,自成立以来连续以区域赛第一晋级全国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二等、三等奖。

1.2.4.4 国内外交流学习

近年来,共有50余名学生参与到美国、韩国、英国、中国台湾等地游学、做交换生的活动。学院积极联系国内高校夏令营项目,推介学生积极参加到外校夏令营的项目中,为学生跨校交流搭建了平台。学院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以高级别学术会议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连续两年3篇论文入选美国社会学年会、美国经济学年会等会议,21篇论文入选中国留美经济学年会、中国经济学年会等高级别会议。

学院着力于探索民族高校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改革在学院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的教学改革始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高校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同时提升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批企业社会认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