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老子思想的为政之德与为事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救人救物之道

这一命题是老子对待世人和万物的态度,这就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是,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出现错误;善于计算的人用不着计算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的物品。

圣人的“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源于他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善行”就是顺乎自然而行,不用下堂,不必出门,所以无辙迹;“善言”就是择言而出,顺物之性,不把万物加以别析,所以无瑕谪;“善数”就是专一精思,所计之数不多,所以不用筹策;“善闭”就是善于以道闭情欲、守精神,使情欲打不开,这种关闭不是利用绳索等有形器具,而是道,所以不用关楗不可开;“善结”就是以道结心,因物自然,没有什么设施,所以不用绳约不可以解开。这五个方面,都是说不制订、不实施什么规范,顺应万物本性,不以形体概念来限制万物。依此而行,就是“常善救人”“常善救物”。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河上公注:“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使贵贱各得其所也。”意思是圣人之所以经常以忠孝教人,是想救人性命,无弃人就是无论什么人,不分高低贵贱,各得其所。王弼注:“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意思是圣人不利用实体与名称的关系来查验万物,不设定统一标准而放弃品行不好的人。用自然之道来帮助万物而不是去另行创新方式方法,所以说没有被遗弃的人。将二人注释相比较会发现,王注合于道家无为自然之本原,有老子情怀;而河注有儒家思想痕迹,主动有为,施以造作。因此,王注更符合老子思想。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河上公注:“圣人所以教民顺四时以救万物之残伤。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意思是圣人用来教育民众的原理就是顺应四时,从而对他们的伤残进行救助。圣人并不以陋石为贱、不以美玉为贵,对它们一视同仁。所以万物皆为自然之物,本质上无高低贵贱之分,贱石贵玉是人为的价值取向,而对于其自然来讲,它们是没有区别的,只有以自然视之,才能视之如一。

在这一章里,老子首先讲了五个“善”,之后引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结合河上公和王弼的注解,“善救人”与“善救物”在方法上最终仍然落脚于自然与无为,不人为设定标准、不厚此薄彼,这也是老子一以贯之的基本主张。

在为政之德方面,“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今天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从“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理念来讲,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全面是核心要求,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不让任何一个领域滞后,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不让任何一个区域落下,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在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认识,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智与扶志相结合”“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巩固脱贫成果”等理念,确保到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这就是新时代的“圣人常善救人”。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这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达到“故无弃人”——确保小康路上没有人掉队。

从“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方法来讲,我们也需要借鉴老子的顺其自然与无为。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硬性划线,要尊重民众意愿,不要强行逼迫。比如有的人在山区里生活,物质条件不是太好,从政府或旁观者立场来看,这样的人确实贫困,是符合我们的易地搬迁要求的。但是从其本人意愿来讲,有的故土难离,并且也不以自己生活状况为苦,相反还乐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政者要考虑到当事者的诉求,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其应有的关怀和帮助,这也体现了人本思想,否则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在《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只罕见的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郊外。鲁侯认为它是神鸟,命人将它捉住,亲自在宗庙恭敬地大设酒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为它演奏《九韶》之乐,拿太牢祭品给它吃,海鸟惊恐万状,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就不是顺应自然。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加深认识。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同样也不可忽视。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排挤,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大量物种从地球上灭绝、消失。人是万物之灵,是生物链的最顶端,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现在人类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态,还野生动物家园,所以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救助濒危动物成为当前人类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公民,不是可有可无的,救助它们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老子的这一论断有新的认识,这就是“常无弃物,故善救物”,这样就会达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目的。这应是一个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