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智慧城市的五层次内容
(1)核心层,把握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
智慧城市核心层是指城市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属性和利益。智慧城市带给人们最基本的功能、利益是“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的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应该明确这个理念,智慧城市既不是样子工程,也不是城市之间盲目的从众行为,它是为市民创造独特价值的社会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考虑它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开放性,全面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其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智慧化。
(2)形式层,建设好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
智慧城市的形式层是指核心层功能利益的外部载体与表现形式。智慧城市的核心功能表现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来承载,要以城市的信息流为载体,使城市物质、资金等流动和交换,促进城市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从而为市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中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维度,分别为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城市人文、科学素养、市民主观感知、软环境建设,正好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方面。所以,智慧城市要做到真正为市民服务、为市民创造价值就应该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建设。具体体现为:市民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便捷地获取政府管理服务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基本实现网上办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网络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城市家庭光纤接入和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较高;市民出行可以实现智慧出行,城市智能公交站牌比例较高,市民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交通出行信息;市民可以享受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性,较高比例的医院和机构实行了电子病历,市民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就医信息;市民可以通过智慧能源建设便捷地使用家庭的水、电、天然气智能表,城市建筑的数字化节能率较高;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城市有完备的组织架构和领导机制,并且经常可以举办一些论坛、培训等学术会议以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城市能做到智能预警,如对环境质量监测、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上内容可归纳为: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精细的城市管理、舒适的生活环境、智能的基础设施和长效的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的形式层正是这些可以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给他们带来实惠和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
(3)期望层,关注智慧城市市民满意度建设
智慧城市的期望层,主要通过对市民满意度的测量来评价。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必须以人为中心,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智慧城市是关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者的城市系统,所以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否成功,不应该仅仅通过评价指标进行评比,还应该从市民的感知角度评价政府的顶层设计是否有效,智慧城市管理是否让市民更加便捷、受惠。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和法治民主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人们日渐明显的个性化需求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要求政府回归服务角色,加强信息数据公开分享,为公众参与创造多渠道、多平台,提升城市质量,为提高公众幸福指数努力。因此,在期望层面,政府要多与市民沟通,让智慧城市能够满足市民对城市生活的需求,政府要有战略部署,来改善人居环境,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谋福利,让市民可以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宜居易行、安居乐业的城市。
(4)附加层,实现智慧城市的附加利益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给整个社会带来附加的利益。首先,它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智慧城市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其次,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内涵。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应该是“一个城市一个模式”,每个城市都有其与生俱来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有独特的智慧城市模式,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城市的地域性文化,而不是“千城一面”,互相复制。智慧城市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软实力的体现。再次,智慧城市的有形层面强调了其每个层面的智慧路径与实现内容的方式,但在智慧城市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带来的溢出效应,如大数据、互通的网络会让政府在未来的城市管理中具有主动性,如建立的网络敏感词库,可以让政府对很多事件的发生做好事前的预警,又如对一些城市的“灾难性问题”(踩踏、突发的爆炸等),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很好地进行预测、预判与防控,对于高峰期旅游拥挤,也可以用大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实行错峰旅游,平衡需求。最后,智慧城市建设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红利,让整个城市的运营能力增强,让城市的运营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同时也给市民带来幸福的生活,让社会、城市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从长远来看,智慧城市一旦建好,政府的投资成本是不断下降的。
(5)潜在层,关注城市的可持续与绿色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整个建设周期中,需要考虑智慧城市自身的升级问题,考虑是否可以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意识与形态的不断改变,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项目和工程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发生演变,同时还要权衡城市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动态的补充和调整。智慧城市对新技术的高度运用,激发出了更多的社会服务需求,而需求又不断要求技术进行改进。因此,智慧城市的潜在层面就是城市是否以智慧的方式自我纠错和不断自主完善的持续性状态。
综上所述,从城市营销视角衡量智慧城市的概念,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基于城市营销理论的智慧城市更关注市民的满意度与城市的公共需求。
第二,要立足于城市需求,着重发展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应该从城市最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着手,而不是盲目地学习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
第三,要注重对智慧城市中“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处理,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