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报告文集(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衡量社会公平的指标有很多。一些简单的指标包括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这些指标衡量的是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是一种静态公平性的度量。所谓静态公平性,是指从一个时间点上观察截面数据得到的公平程度。目前,利用静态指标对我国社会公平性程度进行分析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所得结论也比较一致,即中国社会的静态公平程度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

静态公平性可以反映一个时点上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平等程度,但无法反映动态的公平程度。(1)动态公平性是考虑时间因素之后所得到的,个体之间的平等程度,是一个比静态公平性更重要的概念。(2)常用的动态公平性概念包括代内流动性和代际流动性。代内流动性,是指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可能性。代际流动性描述的是父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对子女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影响。由于这两种流动性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代际流动性的数据相对容易获得,所以代际流动性已经成为一个使用更加广泛的指标。

反映动态公平性的社会流动性,以及反映静态公平性的收入差距,都与教育、社会网络等变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往文献已经就教育、社会网络等变量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但该领域仍然存在着大量有待深入探索的空间。本研究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公平性的变迁趋势,以及教育与社会网络等变量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具体而言,本课题将分析社会网络与教育等变量对中国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平社会构建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本课题的核心研究目标是分析中国社会的公平性危机与制度变革。具体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分析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变化趋势,以及教育、社会网络等变量对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影响;②分析社会网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和程度;③探讨公平社会构建的挑战、条件和路径。

1.1.2 研究意义

(1)有助于深化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认识

以往文献认为,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传统农村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平滑消费波动,缓解贫困,提高穷人的福利水平。并且,低收入家庭可以依靠关系寻找工作或创业,从而摆脱贫困。Grootaert(1999)甚至认为,关系资本是“穷人的资本”。但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关系对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如果关系可以提高收入水平,而富人的社会资本更加雄厚,那么关系就有可能降低社会流动性,拉大收入差距。因此,有必要从收入差距的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关系对不同社会群体收入的影响,从而加深对社会资本的理论认识。

(2)有助于深化关于收入差距的理论认识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经济如何发展,收入差距始终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行业收入不平等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陈钊等,2010)。而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目前讨论关系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存在三个薄弱环节。在理论分析上,缺乏描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模型。当前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单纯的实证分析,缺乏以中国经济为背景的理论模型。因此,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往往缺乏严密的理论逻辑。在实证方法上,现有的实证分析没有充分处理样本选择问题。大多数研究忽视了样本选择问题,或者采用Heckman的两步法处理垄断和竞争两个行业。但讨论行业间收入差距时,劳动力面临着三个选择,分别为不工作、进入竞争行业和进入垄断行业。Heckman的两步法忽视了“不工作”这一选项,因而无法有效解决样本选择问题。在分析视角上,既有文献尚未分析垄断行业的劳动力市场进入障碍对竞争行业的外溢性影响。有关系的劳动力更容易进入垄断企业,但并非全部有关系的劳动力都能进入垄断企业。那些未能进入垄断企业的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其保留效用仍然会受到垄断行业工资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其保留效用又会影响到他们在竞争行业中的工资谈判。这意味着,垄断行业的劳动力市场障碍不仅加剧了行业间的工资差别,还可能对竞争行业内部的工资差别具有外溢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从理论分析、实证方法和分析视角上进行创新,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深化对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

(3)有助于正确理解中国经济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需要特别重视人力资本的发展阶段。从人力资本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的公平性与经济转型存在着密切联系。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得以实现,中国经济才能顺利转型。因此,正确衡量我国社会公平程度和趋势,对分析经济转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对这一问题做出满意的回答。主要原因有两点:①大多数的研究使用静态指标,而静态指标不能充分衡量社会公平性;②利用动态指标的文献,其结论严重依赖于对终生收入的估算,而精确估算个体的终身收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由于方法论上的缺陷,既有文献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公平性走势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方法,重新分析中国社会公平性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使用“社会流动性”这一动态指标,衡量社会公平的程度,并且使用Altham提出的方法摆脱对终身收入的依赖。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有助于正确理解中国经济转型,从而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更加稳健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