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报告文集(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5 商业网络对私人网络的替代

根据上文的分析,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社会网络(私人关系网络)的依赖程度很高,此时资本实力最大化是人们构建社会网络的重要动机。而这个动机将导致“嫌贫爱富”的问题。要想解决“嫌贫爱富”的问题,就必须减轻社会成员对私人关系网络的依赖。一个直观上可行的方案就是用商业网络替代私人关系网络。这样做可以使人们可以通过金融中介获得资金,而不必严重依赖于私人关系。真实世界的经济也可以为这个理论分析提供佐证。例如,在金融系统很成熟的发达国家,人情就显得很淡漠。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送礼行为上。当前很多中国人对礼物的要求都很高,似乎价值不高的礼物不能有效地维持人际关系。(69)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社会,人们对礼品的价值并不是十分在意,礼物太重反倒会给对方造成压力。这种价值观的差异非常关键。因为人的意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种价值判断的差异背后乃是“经济基础”的差异。依照本文的分析框架,人们对于礼物的看法差异体现了个人对私人关系网络的依赖,反映了金融系统发展程度的差异。因为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很成熟,个人比较容易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支持,所以人们对私人关系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在发达国家,人情不像在发展中国家那么重要,礼物的价值也就不像在发展中国家那么重要。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人情很重要,所以礼品很重要,所以礼品必须要“重”。

如果“用商业网络替代社会网络”确实能够减轻人们对私人关系的依赖,扭转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变“嫌贫爱富”的社会状态,那么,谁来做这件事,他会有足够的动力吗?从本文的理论分析来看,金融机构有能力也有动力完成这个事情。社会网络的维持需要成本。在本文的模型中,所有参与者的预算之和就是这个网络的成本。在现实社会中,私人网络的成本显然比这个模型描述得要更加复杂,但本质意义是一致的。维持一个社会网络的成本包括礼物的支出、时间以及人力资本。有时候“关系型社会”的关系成本非常高,以致严重损害了社会效率。(70)这么高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是商机。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用商业网络替代私人网络,那么社会效率的提升将会为金融机构带来利润。

图6-4 以金融中介为中心的星形网络

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模型理解这一命题。假设图6-4所示的4人社会中存在一个金融中介,这个中介吸纳了所有人的自有资本,另外保证在参与者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就构成了图6-4所示的以金融中介为枢纽的星形网络(Star net work)。(71)在这个网络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使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资本。如果金融中介向每个参与者收取的费用大大低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预算(bi),那么所有参与者都有动力参加这个网络而放弃图1所示的私人网络。这个商业网络在效率上显著地优于图1所示的私人网络。在这个商业网络中,金融中介获得了利润,另外所有参与者的福利也都获得了提升。

现实社会存在很多商业网络替代私人网络的经济现象。银行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另外,邮政系统的出现也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在邮政系统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传递信件需要依靠朋友和邻居。一个村子里面的乡亲互相帮忙。一个村民外出办事情(如采购货物、参加婚礼或葬礼等)经常要为其他人传递信件。这叫作“捎信”。但这个私人网络的效率是很低的。首先,村民外出的频率不稳定;其次,请求别人“捎信”的人需要以礼物的形式维持与“捎信人”的关系。邮政系统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第一,商业系统比私人系统的功能稳定。只要村民有寄信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第二,通过邮政系统寄一封信的成本要比托人“捎信”低。(72)因此,邮政系统以绝对的优势在与私人系统的竞争中胜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先后出现了形式不同的邮政系统。从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这些案例来看,商业网络替代私人关系网络,从而减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似乎就是一个历史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