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资金的风险成本衡量方式:基于KMV和LMI模型
本节介绍资金的风险成本衡量方式。对于银行融入和投放的资金而言,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资金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大类。
1.信用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银行主要关注资金运用端。当银行投放的资金不能按规定的时间、金额(本金+投资收益)、方式回笼时,就表明相关资产出现信用风险。尤其当回笼的资金小于“本金+融入成本”时,银行将因相关资产违约承受经营损失。
对于银行整体而言,每类资产的信用风险成本率可以用其预期损失率(EL)衡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衡量资产信用风险。在内部评级法下,相关资产的预期损失率(EL)是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期限(M)的函数,即EL=PD×LGD×EAD。其中,LGD与担保、抵质押等第二还款来源有关,EAD与融资、非融资类业务占比有关,衡量相对容易;而PD既与借款人的客观经营情况有关,也与借款人主观还款意愿有关,衡量相对困难。为了精确衡量银行资产PD,这里引入KMV模型。
Merton最先将期权定价的思想运用于借贷领域,认为借贷可以被解释为一项期权交易:当贷款人发放资金后,资金能否到期偿还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就可以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收入;如果借款人违约,银行将面临严重损失。KMV模型是将借贷问题从借款人股权持有者角度进行考虑。这时,股东权益可以看成一个以债务总额为执行价格、以借款人资产价值为标的、以贷款到期日为执行日的看涨期权。如图3-3所示,借款人向贷款人融入的资金价值记为OB。当借款到期时,若借款人的资产价值记为OC,且OC>OB,则借款人的股权价值将为OC-OB;反之,若OC<OB,则借款人无法履约。
图3-3 资金的风险成本衡量方式:基于KMV模型
因此,不论把借贷理解成买权还是卖权,违约都是内生的,即违约发生与否完全取决于借款人的资产价值,若资产价值具有波动性,则取决于最低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的大小关系。而借款人的资产价值取决于其股权的市场价值和股权债券结构;借款人资产价值的波动率则取决于其股权的波动率。在此框架下,银行的市值E、市值波动率σE、账面负债价值D、资产价值VA、资产价值波动率σA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其中,
上式中r为无风险利率,T为时间。
对式(3-6)两边求导,再取期望,则函数形式表达为
联立式(3-6)和式(3-7),就可以得到一个联立方程组,该方程组中E、σE、D、r和T均可通过公开市场数据计算得出。其中,σE可以通过历史法计算得到,市值日波动率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t表示样本第t天对数收益率,T表示当年的交易天数,年化股价波动率为
综上,式(3-6)和式(3-7)组成的方程组仅有两个未知变量,即资产价值VA、资产价值波动率σA,这是可以求解的,但方程不是线性方程,需要进行迭代计算。
接下来,求解银行违约触发点。当银行违约时,其资产价值大多位于短期负债与全部负债之间的某一水平上。该水平对应的价值就是违约触发点(DPT)。根据KMV公司的统计结果,违约触发点最可能等于短期负债加上长期负债的一半,即
最后,求解银行违约距离(DD)和违约概率(EDF)。
违约距离与违约概率之间存在单一的映射关系,假设资产价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
由于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往往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在KMV模型中建议采用经验值EDF代替理论值EDF,即通过建立具有不同违约距离的上市公司的违约数据库,对各自的违约距离和预期违约概率建立映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KMV模型计算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对于银行而言,其资产端的客户往往是非上市公司,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寻找类似公司的方式类比计算得出结果,即KMV模型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综上可知,通过KMV模型计算的预期违约概率EDF即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概率PD,因此,在计算PD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违约概率损失率(EL),进而得到每类资产的信用风险成本率。
2.流动性风险
上文提到,银行经营管理主要依靠负债端(有时也会依靠所有者权益端)吸纳资金,依靠资产端投放资金。因此,负债端或者所有者权益端是资金的来源端,资产端是收益的来源端。要确保银行稳健经营,银行必须确保资金来源端对收益来源端进行源源不断的“补充”,以形成高效有序的资金循环体系。同时,一旦资金来源端出现异常“回流”,就必须确保收益来源端能够及时释放资金,确保资金实现动态平衡。因此,流动性风险既涉及资金来源端,也涉及资金运用端;既与银行自身业务结构和运作模式有关,也与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有关。为了精确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成本,这里引入LMI模型。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问题,即金融市场流动性对单一银行流动性的影响。Brunnermeier等在2011年首先提出流动性错配指数(LMI)的概念,并认为流动性错配不能等同于期限错配,提出在度量银行流动性风险时要考虑面临的金融市场环境,可通过LMI来综合度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错配程度,进而衡量流动性风险。Bai等在2017年进一步明确了LMI的计算过程,并结合美国实际情况,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每一个细分科目赋予流动性权重,建立了涵盖全表信息的LMI模型,并在计算单一银行LMI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加总得到并分析整个市场流动性状况。LMI模型以全表管理为基础,既要考虑资金运用端的持有期限和变现能力,也要考虑资金来源端的偿还需求和融入压力;既要考虑债权的流动性,也要考虑股权的流动性;既要考虑表内各项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也要考虑表外相关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具体而言,LMI的定义式为
其中,与代表银行全表管理中资金运用端和资金来源端的金额;λt,ak>0,代表各项资金运用端的流动性权重;λt,lk'<0,代表各项资金来源端的流动性权重。
在资产端,有
其中,0<ω<1,ω是根据资产项目的期限等因素确定的资产大类的流动性敏感系数;mt,k是相应资产在回购市场上的折算比例,用来反映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流动性状况。两个参数共同作用,表明在度量资金运用端流动性状况时,将持有期限和变现能力均考虑其中:当一项资产的期限越短或变现能力越强时,所对应的流动性权重就越高,其对整体流动性贡献就越大;反之亦反。
在负债端,有
其中,μ表示资金来源端所面临的融入压力,通常使用金融市场利率与无风险利率间的差额来衡量;Tk'表示负债项目的期限。同样,两个参数共同作用,表明在度量资金来源端流动性状况时,将偿还需求和融入压力均考虑其中:当一项负债的期限越短或者资金融入难度越高时,所对应的负向流动性权重就会越高,流动性清偿压力就越重;反之亦反。
综上可知,LMI模型通过加权方式可以衡量每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流动性的贡献程度,通过简单加总可以衡量单一银行整体的流动性错配水平,进而可以衡量整个银行业的流动性错配水平。因此,对于单一银行而言,其可以运用LMI模型得到每类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成本率。具体而言,每类资产项目的流动性风险成本率为1-λt,ak,每类负债项目的流动性风险成本率为-λt,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