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龙门石窟——创新发展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山,是“洛阳八大景”之首。自古以来,龙门就是兵家必争的险要关隘,再加上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因此很多文人墨客争相来这里游览,并留下很多与龙门相关的诗词歌赋。同时,由于龙门山上的石头材质优良,非常容易雕刻,因此也是修建石窟的理想场所。

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之后经过西魏、北齐、隋、唐、宋等多个朝代的修建,龙门石窟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龙门石窟有10万余尊造像、2300余座窟龛、2800余块碑刻题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石窟群。龙门石窟中主要的石窟有潜溪寺、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等,这些石窟里雕有大量佛像,其中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有十几米高,莲花洞中的佛像最小,只有几厘米高,属于微雕。

潜溪寺在龙门石窟中属于比较大的,整个洞窟高约9米,宽9米多,深有7米。窟中主佛是阿弥陀佛,雕刻非常精致,其身材匀称,脸部丰满,表情看上去安静祥和。在窟的顶端,还刻有一朵大莲花。

古阳洞是在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的基础上开凿而成的,其规模非常宏大。在洞的北面壁上,刻有“古阳洞”三个字。石窟内的主像是释迦牟尼,雕刻得比较清瘦一些。在释迦牟尼像的左边,是观音菩萨像,她手提宝瓶,表情安静从容。古阳洞中有几百个佛龛,这些佛龛的造型非常华丽,有各种形状,有的像莲花瓣,有的像屋子。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开凿的洞窟,具有鲜明的北魏时期的特征。“宾阳”这个名字是有意义的,它的意思是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中洞内的平面呈马蹄形,中央雕刻一朵巨大的莲花,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他们随风起舞,围绕在莲花周围,舞姿优美。洞内墙壁上雕刻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洞内前壁两侧各有一幅大型浮雕,描述了北魏教帝和文昭皇太后礼佛的盛大仪式。

“万佛洞”名字的由来,是由于洞内有一万多尊小佛,这些小佛整齐地排列在洞内的南北两侧。洞窟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刻有两个大力士和两头狮子,后室刻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在龙门石窟所有的洞窟中,这个洞窟的造像组合是最为完整的。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雕刻异常精美,该菩萨身姿婀娜,曾为艺术大师梅兰芳带来表演灵感。洞中佛像数量庞大,还包括很多乐伎舞者,整个洞窟表达了一种万众成佛的主题。

莲花洞的洞顶有一朵巨大的莲花浮雕,这个洞窟也因此而得名。在佛教中,莲花是圣洁的象征,在很多佛教雕刻及绘画作品中,莲花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装饰。而莲花洞的莲花与其他莲花的区别,便是它的硕大而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样的莲花并不多见。

奉先寺因为露天大佛而闻名,共有9尊佛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的发纹呈现波纹状,面部表情安静祥和,露出一丝笑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佛龛石窟,石窟雕刻的大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这些都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

擂鼓台北洞为圆形的穹隆顶,窟顶雕刻一朵莲花,在北洞的前壁,雕有八臂观音,坐于圆形台座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赤脚立在圆形台座上。

▲莲花洞又名伊阙洞,是由天然溶洞开凿而成的。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内供奉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所有龛窟之中规模最大的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老龙洞本是一座自然山洞,经过简单的开凿而形成了今天的洞窟。老龙洞的平面呈长马蹄形,该洞没有造出主要的大佛,全窟密布小佛龛54处。

惠简洞位于万佛洞南侧,规模中等。洞窟前半部是原来的窟门,现在已经塌毁。窟内平面在东西向呈马蹄形,西部为圆弧,南北两侧稍向内凹。在西壁的正中间凿有一尊弥勒佛像,弥勒两侧分别雕出两个弟子和两个菩萨,这些佛像下面都有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