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凝聚追梦中国精神力量
□秦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血脉。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也堪为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主体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系统保护,守护好黄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黄河流域保留下来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黄河文化的“活化石”。比如被列入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唐三彩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洛阳肖氏烧伤自然疗法技艺、雀金绣技艺等,就是黄河流域多种现代技艺之根。必须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围绕加强物质系统保护、守护黄河文化的活化石来谈,运用举例论证来阐释黄河文化为多种现代技艺之根,进而论证了保护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与时俱进,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融入时代旋律,黄河文化将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比如,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民族心理就堪为增强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文化支柱。深入挖掘姓氏文化、黄帝文化、汉字文化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将为追梦中国凝聚精神力量。事实上,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已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段立足凝聚精神力量,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观点:弘扬黄河文化,既可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凝聚追梦中国精神力量。
文旅融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距离触碰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也是人们对旅游的美好期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人民“幸福河”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在顶层设计和协同开发上下功夫,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协作,推动沿黄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从文旅融合角度来谈,谈关系、谈意义,说理透彻,让人们认识到只有两者融合,黄河文化和现代旅游才能相得益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黄河故道、千里黄河大堤等皆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华儿女心目中,黄河已成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当然,黄河之水要奔腾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也要永久延续。讲好“黄河故事”,必须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了“黄河故事”,才能延续历史文脉,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追梦中国强劲精神力量。
结尾扣题,前后呼应,言语间再一次提升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选自陕西传媒网2020年1月5日,有删改)
评中评:本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开篇引入论点,总领全文,后面分论点层层递进;语言精练,句式整散结合,特别是语段开头中心句的运用,让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善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说理透彻有力。
(点评人:冯艳)
备考方向:黄河、文化旅游、文化自信、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