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4章 纷争不止

孙登刚刚成亲,还没有多久,东吴政坛就出现了一件天大的事,那就是,丞相孙邵病逝了。

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任命下一任东吴的丞相之选。

早在孙权被封为大魏吴王,建立吴王国的时候,就有百官众议张昭可以为相。孙权认为多事之时,职大者责重,不能照顾。遂以孙邵为丞相。

值孙邵卒,百官复推举张昭继为丞相,权认为丞相事烦,而张昭性刚烈,听言不从,怨咎将兴。故选定太常顾雍。尝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又敬憧惮之,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孙权最后所说,孙登也明白,顾雍和他孙子顾谭不一样,确实是个挺古板的人。

今年年初,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之后孙登也前来庆祝。

顾雍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在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唯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所以不敢尽情,顾元叹就是这样让人敬畏。

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

顾雍在孙权继位后,被认命为会稽丞,行太守事,将会稽地区处理的井井有条。

注意,顾雍的老家,吴郡太守一直由朱据担任,会稽本地也有四大家族,最终的结果是,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

顾雍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担任了近20年的丞相之后,还落得善终,只因顾雍,处事公允,终思国事,而且提出的建议,被孙权采纳之后,更是把功劳推给孙权,如果没被孙权采用,则一直不说,如此所做所为,不比张昭之流聪慧?

顾雍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表情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原则正直不屈,顾雍为相后,他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

东吴政坛此时的变化,就意味着,张昭已经失势了,淮泗派处于下风。

军事上陆逊,朱桓,各自名震敌国。

政事上,顾雍任丞相,也意味着东吴的世族占领了东吴的中枢。

不要认为顾雍就没有不足的地方,也有,那就是世族掌权者的通病。

历史上,顾雍否决了,驻守在前线所有将领的攻城讨敌之策,并认为当时驻守前线的将领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功名,因此劝说孙权不应该听从。

保守,顾雍导致了东吴中后期的保守政策。

孙登大婚不久,就听说诸葛亮正在讨伐南中,不日即将班师。

曹魏方面,并州刺史梁习大破鲜卑轲比能部,北方暂时无忧也!

又听说曹丕已经在广陵训练无数士卒,打算再次征讨东吴。

孙登刚刚忙完事,就又被孙权叫了过去。

“会稽,长沙,丹阳等地连续出现数次地震,东吴民众,受损严重,眼下大战将起,确实不好处置,若是被有心人煽动,恐怕会生乱!”孙权将事情简单一说,就命令孙登带领不少的粮食去救灾。

孙登看着手里不过几十万斛的粮食,不由得只能从襄阳调粮,不过还好孙登改进了手推车,可以方便运粮一点。

不过,救灾如救火,一旦晚了一步,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翻阳地区的彭绮自称将军,趁乱起事,拥兵万人,攻陷了周围数县,作为基地,并且打出了替魏讨吴的旗号,声势大震。

不过都是些裹挟的民夫而已,孙登直接率领忠武军,围而不攻,并且源源不断的运来粮食,同时不断的往城内承诺,只要投降,不伤子民,还给与灾兵粮食。

并且还在城外,当着贼兵的面打开了运来的粮食。

诸将不解,认为区区贼寇之民,乌合之众,可以轻易攻破。

孙登摇了摇头,“让子弹飞一会!”

众人不解,很快,不到半个月,彭绮的手下,就把彭绮亲自绑了起来,献城投降,孙登也没有食言,将诸多粮食都分给灾民,也没有为难这些人,不过彭绮等首领,却是被孙登直接带到武昌,然后闹市问斩。

曹魏的征东大将军曹休,听到彭琪反叛的消息,不由得十分高兴,想要前去支援,不过还没等到曹休出兵,就被孙登用不足月余的时间平定,彭绮被斩的消息,让曹休唏嘘不已。

“看来这吴国太子也有几分胆色,就是不知道跟诈取襄阳的孙文比起来如何?”

“下次,一定要早早出兵支援,不然如何能消灭东吴?”曹休心中暗暗许诺。

随后几个月的时间内,孙登终于走遍了大半个东吴,除了交州。

勉强完成赈灾工作,恢复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等。

等到孙登回到武昌的时候,才发现又来到了一年的秋天,可以说又过了一年。

孙登的工作完成的不错,不过等到孙登回到武昌,孙权又给孙登安排了一大推的事情,美其名曰,熟悉政务。

同时也请了不少老师来教导孙登治国的道理,孙登一一礼遇这些老先生。

索性,现在东吴纸张产量已经大大增长,整个东吴政权,开始全面废除竹简,采用更方便的纸张。

东吴的行政效率现在远超曹魏,只比蜀汉慢一点点。(蜀汉面积小)

于此同时,自然带来了书籍的大规模发展,孙登更是直接成立皇家书苑,来吧!

早早准备好大量的书籍了,不过哪怕如此,也有人山寨盗版书来获取利润。

孙登还是老办法,印刷的技术没问题,不过是最基本的可以授权出去。

不过需要获得孙登的书籍印刷证明,以及书籍贩卖许可证。

卖钱,可以,但是得按孙登的规矩来,如果想要破了规矩,不好意思,孙登即是选手也是裁判。

封了你的书店,没收你的书,然后再把你的印刷机查封,最后罚款。

不服?不服憋着!掀棋盘也做不到,孙登背后有人!

同时孙登,还颁布了书籍的标点符号规定,当然远没有后世复杂。

至于要最基本的几个符号,比如逗号和句号,可以应付大部分文章了,再加上感叹、书名等等,基本上够用了。

符号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图书教学的麻烦,不用句读了。

不过符号的施行在东吴出现了不小的阻力。

世家大族的掌门人,一看到这东西,就知道要遭,这极有可能毁灭世家。

直接几大世家联名,请求废黜符号,并且永不在用。

很多小说中,都写主角造纸印刷成书,然后遭到了世家巨大的反对,引起世族的敌视。

真的吗?答案是不会,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世族们是不会在意的。

因为书籍只会更大程度的帮助世族自己。

因为世族掌握了知识的解释权,一段文字,没有强行规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解释权。

看你怎么断句了,而这个断句的解释权,在世家本身上,所以才会经久不衰。

古代的文字,可是没有断句的,具体参考高考语文卷子文言文的断句题。

普通人拿到了没有标点的书籍,你能断句吗?能读吗?会解释吗?能看懂吗?

杜预为什么可以位列文庙和武庙?注解了儒家经典。

说句难听点,普通人想要看懂看没有断句的书很难,想要做官,去找个世家投胎吧!或者在清中期时期投胎大商人家里也行,能捐个官做。

也就是所谓的士绅阶级。

所以书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才终于在宋代同科举成定局了。

然后明清达到巅峰。(小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