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1.大哥
凤锦旭一脸严肃,丝毫没有在开玩笑。
凤锦霖心中抖了三抖,甚至都已经想到了自己被剥皮抽筋的画面,还真是惨不忍睹。
“断断断!不过我身边也不尽然都是苏城之辈,也有像尹灿文那样的挚交,他的学问可是连院士都夸过的,不信你问四舅舅。”
被突然点名的白朝贺立刻点头,这位尹灿文在云起书院确实小有名气,若不是家底太薄,半工半读的,恐怕学问还得更上层楼。
“确实是位难得的人才,恐怕三甲有望。”
这么高的评价,倒是让凤锦瑶想起了一件事,若能利用的好,温家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想到这里,嘴角的笑意愈发深了起来。
“真是难得人家不嫌弃你这纨绔的模样,好好向他学习,知道吗?”
“知道了。”凤二有气无力的回答着。
说内心话,他们这位大哥比父亲还要恐怖三分,尤其是板着脸的时候,活脱脱就是外祖父年少的模样,严肃的让人心虚。
这头正教训着呢,就见一侍卫打扮的男子匆匆而来。
在凤锦旭耳旁悄悄言语了几句后,他面色不虞了起来,立刻嘱咐道。
“你们俩都给我收敛些,阿瑶,盯着小二,不许他再喝了,这边事情结束后就押他回府,明日我亲自送他回书院。”
“好。”
紧接着又对四舅舅握拳行礼,“那允和进书院一事,就麻烦四舅舅多费心了。”
“放心吧,那孩子天资高着呢,等进了书院,怕是院士比我还要更喜欢他一些呢。”
“如此甚好,那我就不陪舅舅了,前头还有事,先走一步。”
说罢就转身匆匆离开。
凤二好不容易才长舒一口气,倒是凤锦瑶盯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久久。
“你怎么了?看什么呢?”
“没什么。”
凤锦瑶觉着奇怪,那侍卫她似乎在哪里见到过,可一时竟然想不起来了。
“四舅舅打算去寿康院吗?听闻几位舅母也在,想必热闹了一番后,现在才是家里人说体己话的时候吧。”
“差不多,你四舅母差人来说过了。怎么的,你们俩是不是也跟我过去呢?还是趁着最后一天,再去找你那些狐朋狗友快活快活?”
白朝贺最爱逗的也是凤锦霖,看着他吃瘪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凤锦瑶就知道,这位四舅舅虽心不在朝野之上,但为人一股夫子爱说教的脾气。
也难怪年纪轻轻的就成了云起书院最年轻的学士大人,深得院长的喜爱。
若是不出意料,下一位云起书院的院士之位必定是这位四舅舅。
“哼,四舅舅不仗义,明明收了我几幅前朝名士徐达的画作,说好了帮我保守秘密的,竟然转头就告诉大哥,你看看他刚刚那脸色,若不是你们也在,怕是吃了我都有可能。”
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真是把他吓死了。
折扇猛敲了凤二的脑袋,“你小子,逃学都几个月了还乐不思蜀呢,如今离春闱连四个月都不剩了,还不收心回书院,我看你是真的想落榜了不是?”
“好了,二哥,明儿就赶紧回书院吧,小心真惹恼了父亲和大哥,你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允和也要进书院了,你做二叔的不想着给他立个榜样,整日就是遛猫逗狗的,也不怕侄子有样学样。他可是咱们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带坏了他,小心父亲找你算账!”
长叹一声,他的快活日子算是到头了。
罢了罢了,就挑灯夜战几月吧,熬过去就好了。
几人抄了个近路,很快就来到寿康院门前。
还没进门呢,就听见里头欢声笑语的传了出来。
“外祖母好兴致,孙儿我还没进来呢,就听着你的笑声了。”
凤锦霖等人鱼贯而入,果然,里头热热闹闹的坐了许多人。
“给母亲请安,给夫人们请安。”
“外祖母万福,国公夫人万福。太夫人万福。”
为首的有白老夫人,郑国公夫人,骠骑大将军府的太夫人,下头坐着大舅母林氏,四舅母温仪郡主,白思若,许明月和几位之前只有一面之缘的小姐们。
“好好,都好,快进来吧,外头冷得很,翠谷,给四爷和阿瑶上盏牛乳茶,我记得他俩最爱喝的就是这个。”
“是。”
安排好了二人,白老夫人才对凤锦霖招了招手。
“你这皮猴子来了,快,来让大家看看。”
他年纪也不小了,过了年也就满十八了,之前一直被女婿凤海压着,说是没有功名在身,不谈儿女私情。
因此,连门亲事也未曾定过。
如今堂上坐着的可皆是家中或者姻亲里有待嫁姑娘的夫人们,自然要王婆卖瓜,好好的夸一夸才是。
在场还有未嫁女,一连进来两个外男,恐怕于她们的名声有损。
于是,大舅母林氏找了个由头,说是要带她们四处转转,瞧瞧前些日子刚移栽来的梅花。
说罢,就带着那些未出阁的小姐们离开了寿康院。
凤锦瑶坐在白思若旁边,低声的问了一句,“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你还不知道吧,听说元宵节后,各国使臣就要来朝进贡,这可是三年才有一次的盛事,我也就上一回跟着母亲在夜宴上见过,那些人还真是同咱们大晋朝民不同,有的是金发碧眼,有的是赤发蓝眼,更有甚至者全身通黑,我还是头一回见呢。”
凤锦瑶倒也不奇怪,上一世她嫁人之后,也跟着见过一回外藩进贡的盛事,只不过是在畅春楼倚窗罢了。
“哦?那为何高兴成这样。”
白思若压低了声音,“这次负责进贡一事的正是国公夫人的嫡子和嫡长孙,都在礼部任职,听那口气,是要再进一阶了。”
礼部,向来负责大晋朝的祭祀,外藩,科举安排等事宜,表面上看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负责的皆为大事,一旦做得漂亮,陛下龙心大悦,升官也就格外容易些。
到底是郑国公有远见,给子孙安排的都是青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