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战线,一名小兵
1941年7月到1944年8月,这4年,我在延安卫生战线上当过一名小兵。
当我还在陕北公学学习时,一天,罗校长找我,他开门见山地对我讲,组织上决定派你去给一位国际友人毕道文大夫做翻译和秘书,以便加强门诊和医疗工作。他向我介绍:毕道文大夫是印度尼西亚人,30年代,和白求恩大夫在西班牙国际纵队共同战斗过,具有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我对罗校长说:“组织的决定,我服从。但医学上的英语词汇过去没有学过,怕干不好翻译工作。”罗校长听了,便反复对我说:搞革命工作,不是都学会了才去干的,往往是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习。党相信你会做好翻译工作的。
我接受了组织的分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最初,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大,一大堆医学专有词汇从未学过,只能用普通词汇来代替,工作很被动。后来,我就身揣一个小本子,随时向毕大夫学习,把新学到的生词逐一记下,并送给毕大夫看,请他纠正拼错的词。当年在延安想买到一部英汉词典比登天还难,我只能把毕大夫用英文书写的病历拿回来学。当时,我除了工作、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外,全力以赴攻医学英语词汇,每天早起晚睡一两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个月后,果然有了成效,工作起来比较顺当了。1941年冬,我被中央卫生处评为模范工作者,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增强了我搞好工作的信心。
和毕大夫在一起工作、生活,我学到了不少好品质、好作风。毕大夫为人耿直,工作认真负责。病人该吃什么饮食,该用什么药品,该不该休息,他都严肃对待。他先用英语说,我用汉字写下,再用英语译给他听,然后他才签上名字。他最讨厌无病装病的人。王明的一位堂弟经常装病,住遍了延安所有的医院和疗养院。一次,毕大夫给他作了详细的检查,诊断是无病,就叫他立即出院去工作。毕大夫这种不畏权势、刚直不阿、坚持原则的精神,深深获得同志们的敬佩。
毕大夫和我住的土窑洞位置最高,站在门前,极目远望,弯弯曲曲的延河尽收眼底。每天上下山,我们都要爬100多级阶坎,一天往返好几趟:上午下来到医院病房查房会诊,下午到中央卫生处门诊部,有时还要出诊。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冬的黑夜,只要有人请他出诊看病,他都随请随到。毕大夫常说:“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我们出诊用的交通工具是马或骡子。记得有一次,我骑一匹骡子,刚刚骑上不久,它不肯向前走,拼命往圈栏里钻,我被摔倒在地下。毕大夫下马来扶我,问我受伤了没有,看看安然无恙,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于是换了一匹马,继续奔驰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