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利弊
虽然在仲子那里碰了钉子,姬息姑却也不以为意,他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
撤去了外围的士卒,换上了穿着便装的暗桩,这样便能掩人耳目,减少了卿大夫们私下的议论。
虽说给予了仲子和太子人身自由,可也暗中安插下了眼线,无论仲子他们去哪,接触什么样的人,姬息姑都能保证第一时间知道。
总体来说,姬息姑仍旧牢牢控制着局面……
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他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硬,越来越冰冷,这或许就是成长吧,或者说是权力斗争的代价吧……
姬息姑遣散太子府门前的卫兵之后,公孙众仲就来找过姬息姑一次。
“君主,你一定要这样做?有可能是放虎归山啊。”
“他们孤儿寡母,已经兴不起什么风浪了。”
“臣子还是认为,有卫兵防守更放心些,毕竟仲子背后是宋国。”
“我们做事还是要收敛些。”姬息姑搪塞道。
见姬息姑没有转变态度,公孙众仲没有坚持,只是唯唯而退。
“主公,我们对公孙众仲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当公孙众仲走远之后,跟在姬息姑身边的子荣低声说道。
姬息姑已经有点讨厌喋喋不休的子荣了,恨不得把他在送到费伯那里去。
虽然如此,姬息姑还是微微动了心思,他也想不明白,为何公孙众仲一直坚持要派兵把守太子府。
为何公子彄极力劝说自己要收回士卒?
两人的建议截然相反,谁的建议更有利呢?
姬息姑知道,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对自己最有利的建议,就是最好的建议。
权衡之下,当然是公子彄的建议更好。一是能避免流言,避免过早地在鲁国出风头。毕竟才刚刚摄政,需要时间稳住阵脚,还不到“秀肌肉”的时候。
二是眼光更长远,格局更大,如果能成,必能把宋国多年来安插在鲁国的间谍一网打尽!
于是,姬息姑还是选择相信公子彄。
想到公子彄,他突然想到那份帛书,那可是公子彄的革新策划,万不可等闲视之。
于是,姬息姑召来公羊兄弟,让他们安排一下明日巡行封地的事宜。
姬息姑仔细地看了公子彄的革新策略,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条:
一是,疏浚河流,提高井田的灌溉效率。
二是,修筑道路,减少关卡,以利于商旅。
三是,改革税制,减为什一之说,以藏富于民。
…………
即便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份革新策略,就有十足的可行性,姬息姑不禁心生钦佩之情,如果不是身怀大才,一心为国之人,断不会制定出这样的策略。
但,除此之外,姬息姑还想再加上一条:
奖励军功,只要立有军功,就算是奴隶,也给他们恢复自由身,并且奖给他们田地。
如此一来,就会大大地扩展兵员。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居住在城郭之外的野人,是没有资格当兵的。打仗,是贵族子弟的特权。
可是,野人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如果能吸引他们参军,鲁国便能组织起一支规模可观的步兵。
姬息姑想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更想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这个时代,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足以凌驾于礼法之上,自己便会成为道义的制定者,礼法的守护者。
这一切,眼下只能是想想而已。而要把这种想象变为现实,只能看改革推行的顺不顺利。
根据后世的经验,一开始改革是不可能全面铺展开来的,要找好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推广。
姬息姑决定,首先在自己掌握的封地中搞试点。于是,他要巡行封地,召集县人、乡老、里长,亲自向他们宣讲改革的目的和方法。
在这个时代,要把政令推行到基层是不容易的。且不说有林立的贵族封邑,单单一个基层官吏组织不健全,就能对推行政令造成巨大的阻碍。
在基层组织方面,鲁国还是有制度优势的,因为一种独特的官员——县人,所谓县人,类似于后世的县长,只不过县人管辖的地方要小得多,人口要少得多。最关键的是,从理论上讲,全国所有的县人都由国君任命。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在卿大夫们的封地之中,县人的任免就不一定听从国君的命令。
县人之下,还有乡老、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
按照计划,明日一早,姬息姑便带着随从,去巡行鲁公直属的封地,召集封地内的县人、乡老等基层官吏,把改革的政令层层推进下去。
为了提高官员和百姓的积极性,姬息姑已经想好了对策,到时候会派人考查改革的成效,依据改革的成绩任免官吏。
姬息姑如此谋划之时,觉得鲁国的前景正在眼前徐徐打开……
当然,姬息姑不得不承认,其实,这样的革新,有很大的风险。
修筑道路,疏浚河道……哪一件不需要征发大量的劳役?
改革税制,减少关卡……哪一件不需要从贵族手中抢利益?
考核官员,奖励军功……哪一件不是一声惊雷?
这些都是眼前的,或者是未来的困难,要想成功,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明日就要启程巡行了,对于这些问题,姬息姑必须心中有数。
依据公子彄的意思,征发百姓去做这些徭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姬息姑却不这样认为,如果想提高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就要或多或少地让他们得到利益。
于是,姬息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以以工抵税,被征发参加工程的百姓,可以免交一定数量的赋税。
姬息姑知道,对于贵族子弟来说,世卿世禄制仿佛是一张温床,一概世袭,就掩盖了能力的差异,以至于尸位素餐的现象不在少数。一旦开始奖励军功,势必会挤占这些贵族子弟的位置,到底应该如何寻找平衡呢?
困难中孕育着希望,不去做,就永远看不到希望之光,姬息姑在心中暗暗地为自己鼓劲。无论如何,明日就要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