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44-2011 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穿(跨)越工程

3.3.1 管道穿(跨)越设计说明及图表应包括概述、水域大中型穿(跨)越设计、水域小型穿(跨)越设计、山岭隧道穿越设计、公路及铁路穿越设计、主要工程量、设计图纸及表格。

3.3.2 概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管道沿线经过的主要山脉、水系、等级公路、铁路的分布情况。

2 列表统计水域大中型穿(跨)越、山岭隧道穿越及等级公路、铁路穿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域大中型穿(跨)越统计内容应包括穿(跨)越位置、穿(跨)越设计范围、穿(跨)越方式、穿(跨)越长度等;

2)山岭隧道穿越统计内容应包括隧道穿越位置、隧道穿越设计范围、山体类别、隧道长度等;

3)等级公路、铁路穿越统计内容应包括路面宽度、公路路面结构、铁路单双轨、穿越方式及穿越处公路、铁路里程等,对于近期规划的等级公路、铁路,也宜列入等级公路、铁路穿越统计表中,并应说明管道通过处预留的相应防护措施。

本条第2款第1)项水域大中型穿(跨)越设计范围、第2)项山岭隧道穿越设计范围指单出图的工程范围,设计内容应包括此范围内的穿(跨)越设计、山岭隧道穿越设计及一般线路段设计,水域大中型穿(跨)越设计范围一般指两岸桩号之间的管道工程部分,山岭隧道穿越设计范围指隧道进、出洞口桩号之间的管道工程部分。

3.3.3 水域大中型穿(跨)越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域穿(跨)越设计范围、设计内容、与线路连接点桩号及穿(跨)越段和一般线路段的水平长度。

2 穿(跨)越位置选择,应说明穿(跨)越位置选择原则,并根据线路总体走向、两岸地形地貌及河势情况,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穿(跨)越位置,描述其两岸的行政区划、交通条件、穿越断面情况及上下游桥梁和其他水上水下构筑物、水利设施情况等。

3 穿(跨)越场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河流概况、水文参数、河势分析、冲刷深度等自然地理条件。

4 穿(跨)越场区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情况、地下水腐蚀性评价等水文地质条件。水下隧道穿越尚应描述围岩富水性、不同地层的渗透系数、水压力推荐值及涌水量评价等。

5 穿(跨)越场区的区域地质概况以及地层岩性、岩土物理力学性能、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评价、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河床和岸坡稳定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等工程地质条件。水下隧道穿越尚应描述岩石的围岩级别、特殊性岩体和放射性矿(气)体等情况。

6 穿(跨)越方案比选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各穿(跨)越位置进行穿(跨)越方案技术可行性分析;

2)对各穿(跨)越位置的穿(跨)越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的穿(跨)越位置和穿(跨)越方式,并说明推荐理由。

7 推荐穿(跨)越方案的穿(跨)越工程等级及相应的设计洪水频率。

8 挖沟法穿越设计应说明穿越长度、管道埋深、管沟开挖及回填方法、稳管计算及稳管方式、护岸方式及范围、施工方法及措施等。

9 定向钻穿越应说明穿越长度、穿越地层、管道埋深、入出土点及其角度、穿越曲线曲率半径、回拖力计算及钻机选型、两岸卵(砾)石层处理方法等。

10 水下隧道穿越设计应包括隧道总体布置、竖井(斜井)设计、平巷道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渣场设计及管道安装方案设计等内容,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隧道总体布置应说明竖井(斜井)井口位置选择、隧道长度、埋深、坡度及竖井深度;

2)竖井(斜井)设计应说明竖井(斜井)断面(形式、净尺寸)选择、竖井施工工艺、井筒或支护设计等;

3)矿山法隧道平巷道设计应说明平巷道断面(形式、净尺寸)选择、施工支护(超前支护、初期支护)设计、永久衬砌设计等内容;

4)盾构法隧道平巷道设计应说明平巷道断面净尺寸选择、盾构机选型要求、环片设计及进出洞止水和地基改良设计等内容;

5)顶管法隧道平巷道设计应说明平巷道断面净尺寸选择、顶管机选型要求、中继站设置原则、套管设计及进出洞止水和地基改良设计等内容;

6)隧道防排水设计应说明隧道内排水方案、隧道防水等级;

7)渣场设计应说明隧道渣场位置选择、渣场防护措施(挡墙)及渣场绿化。渣场如占用耕地时,宜说明复耕措施;

8)管道安装方案设计应说明竖井内、隧道内管道安装方式、管道支架和管墩(或支座)形式及间距、管道补偿设计、锚固墩设置及管道碰口环境温度要求等;

9)对隧道施工方法、防水治水措施、超前地质预探、施工地质勘察等方面应提出合理的施工技术建议和要求;

10)对存在潜在溶洞、活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条件的隧道设计,应提出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11 跨越结构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跨越的结构形式、跨度、净空高度、总体布置、管道补偿设计及锚固墩设置;

2)管桥所受主要荷载及各工况荷载效应组合;

3)跨越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及相应的抗震作用计算、抗震措施;

4)上部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工程做法及主要受力构件的选型;

5)基础和锚固墩的结构形式、材料及构造措施;对于建在不良地质上的基础和锚固墩,应说明采取的整治措施或地基处理方案;

6)钢构件和钢缆采用的防腐材料、防腐层结构及技术要求。

12 水域大中型穿(跨)越管道安装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管、热煨弯管选用的钢管类型、钢级及制管执行标准;

2)钢管及热煨弯管壁厚计算、选取及钢管刚度校核,定向钻穿越管段应进行径向屈曲稳定性校核;

3)水下隧道管道安装设计应说明隧道内管道安装方式、管墩(或支座)形式及间距、管道补偿设计及锚固墩设置等;4)穿(跨)越段管道抗震设防标准及相应的抗震计算以及采取的抗震措施;

5)钢管、热煨弯管的外防腐方案、补口方式、内涂层及其技术要求;

6)对需作保温的管段应说明保温层材料、厚度及外保护层;

7)管道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缝检验方法和质量验收标准;

8)清管、试压和干燥要求。

13 列表给出水域大中型穿(跨)越主要工程量。

本条第2款穿(跨)越位置选择应满足当地规划部门及河道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和水利、防洪规划要求。穿(跨)越位置一般根据线路总体走向选择2个~3个断面,但有时由于规划限制或其他原因只能选择1个断面,此时应说明选择1个断面的理由。

3.3.4 水域小型穿越设计应说明穿越方式及敷设要求,水域小型跨越设计应说明跨越的结构形式、跨度、结构尺寸、主要受力构件选型及跨越管道安装敷设要求。

3.3.5 山岭隧道穿越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隧道穿越设计范围、设计内容、与线路连接点桩号及隧道穿越段和一般线路段的水平长度。

2 隧道方案选择理由和隧道位置(轴线、洞口)选择原则。

3 隧道进出洞口位置和隧道水平长度,并阐述选择理由。

4 场区地形地貌、气象、交通等自然地理条件。

5 场区地下水类型、补给情况、围岩富水性、涌水量评价、地下水腐蚀性评价等水文地质条件。

6 场区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围岩级别、特殊性岩体和放射性矿(气)体、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评价、进出洞口边坡稳定性情况、场地地震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7 隧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隧道断面形式、净断面尺寸、洞门结构形式及不同围岩级别支护、衬砌设计;

2)隧道防排水原则及措施;

3)隧道掘进、除渣方式;

4)渣场位置选择及相关设计;

5)隧道内和进出洞口处管道安装方式、管墩(或支座)形式及间距、管道补偿设计、锚固墩设置及管道碰口环境温度要求等;

6)隧道施工方法、防水治水措施、超前地质预探、施工地质勘察等方面合理的施工技术建议和要求。

8 隧道穿越设计范围内管道设计内容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3.3.3条第12款的规定。

9 列表统计山岭隧道穿越主要工程量。

本条第3款中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结合工程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要求及洞口相关工程综合考虑,比较其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定隧道洞口的最佳位置。

3.3.6 公路及铁路穿越设计应结合公路、铁路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相关规范和有关规定,提出穿越方式和技术要求,说明穿越用管管型及钢级。对于近期规划的等级公路、铁路,应说明管道通过处预留的相应防护措施。

3.3.7 设计图纸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域挖沟穿越、定向钻穿越设计图纸应包括平面图和带地质剖面的纵断面图。

2 水域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隧道穿越设计应包括下列图纸:

1)平面图;

2)带地质剖面的纵断面图;

3)两岸竖井结构方案图;

4)竖井地基加固方案图;

5)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盾构、顶管进出洞地基加固方案图;

6)矿山法隧道穿越的隧道断面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7)管道安装方案图。

3 水域大中型跨越设计应包括下列图纸:

1)跨越总体布置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

2)桥面结构及管道安装方案图;

3)桁架梁式跨越的桁架结构方案图;

4)桩基础的墩台、桩基结构方案图。

4 山岭隧道穿越设计应包括下列图纸:

1)平面图;

2)带地质剖面的纵断面图;

3)隧道断面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4)管道安装方案图。

5 典型图设计应包括下列图纸:

1)水域小型穿越典型图;

2)水域小型跨越典型图;

3)公路穿越典型图;

4)铁路穿越典型图;

5)水域稳管典型图;

6)护坡(岸)典型图。

3.3.8 表格应包括材料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