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家长的悲哀
宝钗的生日宴因为一个小插曲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宝玉这个“无事忙”更是费力不讨好,一边被湘云责怪,另一边又碰壁黛玉,最后没办法只得写了一首偈来排解心中的忧郁,好在经过黛玉、宝钗、湘云三人的调侃之后宝玉也释然了,四个人也和好如初了。这个时候,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
这时宫里的元妃娘娘又开始和家里互动了。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我觉得最可怜的就是元春,她基本上就是一个“无我”的状态,从小就被送进宫中,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尽享天伦之乐,而且封妃后好不容易等来省亲的机会却只有短短的几个时辰,至此之后她的命运就和整个贾府绑定在了一起。她太想和家中有多一份的联络,于是派人来送了一个灯谜,并且让家中姊妹各作一个她也来猜,这是多么高雅的互动。
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制这个灯谜其实元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她是想增进和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往来,平添一些互动;另一方面她也在试才,看看这家中姊妹们的学识如何,毕竟贾府是大户人家蒙受皇恩,那子一辈也要有出息才行,猜谜是一份考验。
具体元妃出了怎样一道谜题原文中并未交代,只说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奇,但众人口中都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毕竟是贵妃娘娘出的谜题,怎么也要卖卖关子捧一捧,不能扫了雅兴。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和宝钗都解完了,又将贾兰、贾环等叫来一起猜。然后每个人又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掛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
娘娘的灯谜只有迎春和贾环未猜到,迎春别号“二木头”平日里就是愣愣的,作诗猜谜都是勉强凑局而已。贾环就更不用说了,平日里不学无术,他猜不出娘娘的灯谜,反之娘娘也没有猜出他写的,一问才知谜底居然是“枕头和兽头”,怨不得整日被赵姨娘打骂。元妃还给猜到的人准备了礼物,一个诗筒,一个茶筅,从这两个礼物也不难看出元妃也是个极其高雅之人,送的东西也不是一般的俗物。
元春这一个灯谜倒是勾起了贾母的雅兴,于是命人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府最大的核心其实就是贾母,每一次姐妹兄弟聚在一起几乎都是由贾母组织安排的,别看老太太岁数大了却偏爱热闹,最喜欢和这些孙子孙女们一起闹,所以这里一下就点出来了贾府的两个核心,外部核心就是元春,这是贾府得到皇家庇护的重要原因;而内部核心则是贾母这棵大树,有她在大家才能团结到一起。
就在这个时候今天的主角要登场了,他就是贾府的大家长——贾政。平辈当中最有出息的其实就是贾政,贾母也最疼他,宁府的大老爷贾敬那是修仙之人,向来不管家中事,都是贾珍操劳;荣府的大老爷贾赦,和他儿子贾琏一样贪恋美色,控制不止内心的欲望。只有贾政一边踏踏实实当公务员,一边劳心着家中的事情。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且又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安排了四桌宴席,第一桌是贾母、贾政、宝玉,然后又命人将贾兰唤来,这一桌就是四世同堂;第二桌是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王夫人主内正好和这三位贾府的小客人一桌;第三桌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贾府的姐妹;最后一桌就是李纨和王熙凤,这是媳妇辈。
原来吃饭的时候大家是说说笑笑、欢欢喜喜,今天这氛围有些尴尬,想一想桌上并不缺少活跃气氛的人物,比如贾宝玉,平日里最喜欢高谈阔论,今日却唯唯诺诺起来;史湘云平日里也是男孩子的性格素喜谈论,今天也是缄口不言;还有我们巧舌如簧的凤姐今日里也是默不作声。贾母深知其中的原因,只因大家长贾政在这里谁也放不开,于是酒过三巡就撵贾政去休息,剩下姊妹们才好寻欢作乐。
可贾政今天还真就不能走,他是来猜谜的,还没猜怎么能走呢?这个时候贾政也和母亲撒起了娇说:“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到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
猜谜之前要跟大家交代一下,曹雪芹设的灯谜可没有那么简单,他是给每个人定制了一个灯谜,这灯谜的背后有着与之相关的谶语,和每个人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有点类似于第五回当中的判词和曲子,他并没有直接揭示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先看贾母出的这个谜题: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这个谜本身并不难,“站树梢”换一种说法不就是“立枝”吗,所以谜底就是“荔枝”,那这个灯谜背后的谶语是什么呢?贾母就好像那棵大树,这些子孙们就像小猴子,等到贾母这棵大树倒了那就成了“树倒猢狲散”,预示着贾府未来的命运。贾政当然也猜出来了,但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才猜着,也得了贾母的赏赐。
接着轮到贾政出谜贾母来猜,贾政这道谜题是这样的: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这个谜也不难猜,方方正正用来写字的东西那不就是砚台吗,其实贾政本身就好像一块古板的砚台,平日里只喜欢读书和工作,一心为求功名,他要求宝玉也是如此,所以拿他比砚台最合适不过了。
贾政的谜贾母也猜着了,老太太也很高兴,于是让贾政接着猜姊妹们的谜,第一个是元春所作谜底是炮竹;第二个是迎春所作谜底是算盘;第三个是探春所作谜底是风筝;第四个是惜春所作谜底是佛前海灯。猜完这四个谜贾政这心里边就开始打鼓了,他突然意识到有哪里不太对劲,我们先说元春的“炮竹”,炮竹的特点就是一鸣惊人而后化为灰烬,那不正是对应着元春的命运,省亲时万人敬仰,而后很快便去世了,贾府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
再说迎春的“算盘”,谜面当中有一句话叫“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迎春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孩子,只可惜没有好的运气偏偏嫁给了孙绍祖,等来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接着是探春的“风筝”,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探春的结局就是远嫁到了南洋一带,当时可能看上去有些可怜,但其实这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彻彻底底和这个大家族断了联系。
最后就是惜春的“佛前海灯”,这便也注定了惜春跟佛家有缘,难逃出家的命运。
“炮竹那是一响而散之物。算盘打动乱如麻。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佛前海灯益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想到这里贾政心中越发苦闷,可是当着贾母的面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勉强往下看,下面是宝钗的谜。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手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个谜底在当时很好猜,放在当下就不太好理解了,这是一个古代用具叫做“更香”,那为什么宝钗的谜底是更香呢?根据无名氏的续书宝钗最后的结局是嫁给了宝玉,但宝玉最后选择了出家,独留一个宝钗守空房,那不就和更香一样什么都没有得到,自己每天消磨着时光,这也是宿命难逃。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到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诗句,更觉不详,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发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看完宝钗这个谜贾政终于是再也扛不住了,我想贾政此时应该是困惑的,他始终不明白明明今天是喜庆的节日为什么大家都要用些不祥之物作为谜底呢。作为整个家族的大家长贾政是悲哀的,我想此刻他应该是预示到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但单凭他一人却是有心无力,无法改变。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荣华给他们所带来的一切,可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贾府的未来,即使贾政有这份心,却不知如何下手去改变,连自己的儿子宝玉都难以服从自己,更不用说这个大家族了,所以他也只有独自哀伤了。
《红楼梦》的第二十二回我认为和第五回的作用同等重要,在这些红楼儿女搬进大观园前作者再一次用隐喻的方式交代了他们各自的命运。这些当时难以理解的谶语都会在未来一一应验,而宝玉的参禅也为后文出家做了铺垫。他们可以搬进大观园这座青春王国,可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然开始改变,大厦将倾,命途多舛。
《红楼梦》的下一回就是名场面“宝黛读西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