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传承大师笛艺,继往而开来
接浙江音乐学院杜如松教授的信息,得知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自2015年成立至今将满五年,计划今年于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溪松月——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一书以纪念。真是岁月如梭啊!五年前我外派在加拿大工作,应杜教授之邀特地回杭州参加中心成立仪式,一晃不觉已过多年。记得当时参观刚刚建成的浙江音乐学院,漫步宽广的校园,欣赏崭新的特色建筑,凝望悬挂于主楼前的红绸上的庆祝中心成立的标语时,心中感慨万分。一是为浙江省领导调配资源,大力支持创建如此规模的音乐学院而喝彩,此届省领导有眼光;二是为浙江省终于拥有了一所音乐学院而感慨,包括赵松庭先生在内的老一辈浙江音乐人一直呼吁成立音乐学院,此愿终得偿;三是为学院领导批准建立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而感动,院领导有魄力!当时,看着杜教授忙前忙后,细心筹备中心成立仪式及音乐会,但依然保持谦谦君子风度,恍然发觉,早年拜入赵先生门下的小杜,曾经的小小少年,已然成长为高等学府的国乐教授,研究生导师。若赵先生天上有知,则必然甚为欣慰。
中华文化的传承之道,传承理念,或曰传承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字“继往开来”。先秦诸子百家,历经传承发展,形成思想各异形形色色众多门派,仅仅儒道两家本土原生之学,内部分支门派就多不胜数,有的还彼此争斗。但不管门派思想如何不同,其文化传承的方法却基本相同,即“继往开来”,一方面继承以往思想文化,一方面开辟新的道路。这样的开放性传承之道,使得中华文化流水不腐,生生不息。例如宋明哲学流派的理学和心学,两派皆承儒学,兼容佛道哲学思想,但又有很大分歧,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大师陆九渊曾在江西鹅湖寺展开一场旷世之辨,整整激辩三天三夜。然而,两派在传承方法上却基本一致,朱熹重视“继往圣,开来学”,另一位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曾言治学为“继往开来”。
赵松庭先生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沿用了“继往开来”的方法。一方面,赵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使其深刻领会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并继承之。另一方面,赵先生又接受过新学教育,了解新文化和现代音乐,因而能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在笛曲创作方面,灵活运用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和古代诗词意境,以现代音乐手法和笛子表现技巧,创造出新时代音乐的新意境,开中国当代笛曲之先河。在音乐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方面,赵先生也是融汇古今,结合中西,因材施教,培养后学。在乐器制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发掘骨笛、篪等古代管乐器资料,研究古代管乐发声原理,以现代声学理论计算横笛频率,创新发明同管双笛(篪),使得中国管乐制作从经验走向科学。先生以诸多建树,开创浙派笛艺,可谓宗师。
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也秉承“继往开来”的传承之道和治学理念,自成立以来,以“继承大师笛艺,弘扬国乐文化,提高学院知名度,立足杭州,逐步走向国际艺术舞台”为宗旨,在研究、教学、表演、乐器改良等方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多场国际交流,对赵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努力传承和发扬赵派笛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成绩斐然。
从“中心”近五年纪事表可以看出,“中心”的工作,一件件都很具体实在,做到了知行合一。其一,举办了11场音乐会与雅集,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我有幸欣赏了,中央音乐学院“龙之吟”笛埙乐团专场音乐会。笛声悠扬埙音浑厚,彼此呼应,仿佛远古回声,可见先民狩猎景象,彰显民族音乐魅力。其二,组织了11场教学与理论研讨会,多维度研究总结赵先生的笛子艺术、治学理念、治学精神、学术造诣和风格。李镇、詹永明等诸多专家教授对赵先生笛艺的研究,林谷珍老师对赵先生横笛频率计算的体会,都有各自独到的心得,对学生们很有指导意义,所有教学与理论研讨会都办得很成功。其三,师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和笛艺大赛,收获丰硕荣誉。看到“中心”学生获奖多达几十项,令人欣慰。文化传承的目的是“为今用,开来学”。当年赵先生对上门学艺的年轻人来者不拒,有教无类,皆收为弟子,并秉承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博雅教育、学思并重,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弟子,后继有人。中心继承赵先生的教育理念,积极培育新人,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贡献人才,实为善举。
五年来“中心”在继承大师笛艺,弘扬国乐文化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今后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中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丰富多彩,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戏曲,还有中华56个民族史诗和民间音乐传承,积淀了无数音乐宝藏。赵先生从中汲取一瓢精华,以现代开放的理念加以发扬光大,继往而开来。要理解赵先生的这种治学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践,没有良好的国学功底,没有对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宝藏,更谈不上推陈出新。同理,没有现代观念、科学思想和方法也做不到推陈出新。赵先生靠的是其弟弟声学教授赵松龄先生的支持以及他自身在声学和管乐理论方面的修养,才能达到如此高度。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朱光潜先生所著《西方美学史》中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关音乐美的理论时写道:“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乐。”对这一理论,我深以为然。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宇宙的振动本质,一切物体都有其特定的振动频率。物体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其振动的频率就是天籁,就是动听的音乐,反之,就是噪音,听了让人难受。NASA曾发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探测器,将在太空旅行中收集到的信号,经技术转换成“宇宙的声音”。其声音空旷深沉而悠远,似乎像中国古代乐器钟、埙、笛、篪声共鸣,也许远古先民发明乐器,就是他们在旷野中感知宇宙之声而悟出的。中华民族音乐中,存在宇宙的秘密,蕴藏先民的智慧。发掘其秘密,学习其智慧,并弘扬之,复兴民族音乐事业,是中国音乐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