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当今时代,童声合唱作为公认的、人生音乐启蒙教育群体活动的最为简便易行的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中国近三十年来,童声合唱的发展也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儿童和少年时代因受到智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歌唱方面还是为兴趣喜好所引领,以音响示范作依据,行模仿学唱为主导。所以童声合唱作品都是以古典作品和改编合唱作品为主流,原创作品并不多见,成功的新作就更少。这也是顺应了少儿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的自然倾向。本曲集所收入的共65首童声合唱曲,除2首是原创的之外,其余都是根据耳熟能详的中外民歌和名曲改编的。本次出版将本集的所有曲目分成四册,分别为:二声部及简单三声部、较复杂三声部及简单四声部、复杂三声部及四声部、复杂四声部及五至八声部。同时每首合唱曲都配置了由“小星星合唱团”录制的范唱音频,以便读者阅谱时对照与参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曲集中为所有曲目配置的音频,绝大多数采用乐队伴奏,而合唱作品为实用起见,则统一采用钢琴伴奏谱的形式。因此出现部分作品乐谱与音响不尽一致的情况,请读者见谅。
曲集中收入的童声合唱曲全部由笔者排练完成,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曲目都是出自笔者的改编,在此我把在编写童声合唱作品方面的心得和在童声合唱团训练方面的体会,以及排练曲目方面的相关问题作一番简要的阐述,以便与读者展开观念和方法上的沟通与探讨。
一、关于童声合唱作品的创作理念与态度
童声在古典音乐的混声合唱的大格局中只相当于女高音(Soprano)声部(在有效音域上还达不到那么宽)。因此童声合唱的多声部写作应该从根本上有别于混声合唱。混声合唱中的四个基本组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其性别的、生理的、声带的诸方面特质所形成的相对规范的音区的差别,成为混声合唱组织原则的声学基础。所以在混声合唱的多声部写作中,声部交错(即一个声部的音区超越了相邻声部的现象)是传统观念中“约定俗成”应避免的不合理的关系。但是如果按照混声合唱的多声部写作原则来写童声合唱,我以为并不可取。从接触这个行业伊始,我就不愿意看到定位在低声部的童声合唱团员很难有机会唱高音,时间久了就有了心理“默认”,也就真的不会唱高音了;而定位高声部的团员不仅极有可能忽略了中低音区的声音塑造,而且一旦不唱旋律就不习惯了。这不仅违背了少儿时期歌唱与发声的生理规律,也容易让原本“清一色”的童声就此产生音色上的“鸿沟”。我极为赞成有种说法,认为童声合唱是一种“微雕艺术”——即在把童声视为不存在“声部交错”关系的同一个声部的前提下,在很有限的空间里穷尽所有可能去打造大千世界和巍巍大观。我的童声合唱的多声部写作完全摆脱了混声合唱法则的拘束,声部之间可以自由穿越、上下穿行。每个声部都有机会在高音区或者低音区歌唱,都有机会担任主旋律的演唱。当我的童声合唱作品进入排练场之后,我更是得到了这样的感受:每个声部的学生表现出的都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精神面貌,而是对自己声部中不断的角色转换报以极大的好奇和期盼,于是整个合唱团爆发出了强烈的参与和表现的欲望,没有谁会有枯燥和乏味感,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只是别人的“绿叶”或是“服务生”。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以如此精神状态加入合唱训练,会极大地提高兴趣和专注度,让排练者得到所需要的投入态度。
笔者在写作童声合唱曲时所遵从和坚守的另一个原则,那就是声部的横向发展大于纵向结合。换句话说,即便是写作多声部的和声,我也会首先考虑每个声部横向线条的发展逻辑。这个思路大概还要追溯到我大学时代特别热衷于研读莫扎特的乐谱,对于他能让各件乐器和所有声部都具备歌唱性的手笔叹服不已。每当捧着莫扎特的总谱坐到演奏厅看乐队排练莫扎特作品的时候,看到所有乐手在演奏分谱时流露出的那种畅然愉悦的神情,我即刻就能体味在这个过程中的享受与快慰。这些记忆沉淀在我日后的创作中,也希望能将类似的精神关照传递给表演者。对参加童声合唱这样的多声部音乐训练的少儿学生来说,如果接触到的合唱谱都能有旋律的含量和横向的意义,那么他(她)们不管是在合唱的记忆还是表现上,都会比练习和声性音符连接的谱面要容易很多。所以我在编写童声合唱曲时,会尽最大可能使每个声部都成为易唱易记的旋律化线条。因为优先考虑内声部横向线条的旋律性,而导致的局部声部交错现象,在我的童声合唱曲谱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我也发现,这样的写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排练效率,以及舞台表演的稳定性。举个让我自己也觉得惊讶的例子:离开童声合唱排练场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我发现有好几个已经为人妻母、并未从事与音乐相关行业的当年的合唱团员,竟还能凭记忆唱出当年合唱作品中自己的非旋律声部!这也算是对我的童声合唱创作理念的“延时”效果的确认和佐证。
二、关于童声合唱团的声乐训练及演唱童声合唱作品的声音选择
按照通常的观点,童声合唱作为一种从西方古典音乐中泊来的品种,理应遵循西方童声合唱惯用的“少年美声”的发声方法。我想中国的童声合唱业内的绝大部分专业人士也会持这一观点。而从国内童声合唱的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虽然各级童声合唱团接受美声发声训练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训练质量与效果却是参差不齐的。真正能达到国际化、成熟稳定的“少年美声”发声水准的童声合唱团可谓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特别是大中城市以外的)童声合唱团的基本状况是训练水平有限,发声也很难纯正,能在歌唱时稍带点声音位置就算过得去了。不少童声合唱团尽管有声乐基本训练课程,却很难把基础练声的发声方法贯彻到合唱作品的实际演唱中去。另一方面,国内的童声合唱在曲目选择方面,有相当比例是中国儿歌或民谣的改编合唱曲,以及适合少儿演唱的流行歌改编的合唱曲。这类合唱作品往往不适合用“少年美声”来演唱,更何况若发声不纯正的话,以“半吊子”美声来唱中国风格的作品,其效果亦难以为听众所接受。当今中国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的多是民谣与流行歌,因此中小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歌唱,就已经在模仿不同的发声方法了。让现在的中小学生在参加童声合唱团之后只用一种发声方法来歌唱,他(她)们心里多少也会“别扭”。我当年主持童声合唱团的训练时,就采取了这样兼容的方式:坚持专业的“少年美声”的练声(声乐基训),但在排练中会针对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选择最为适合的发声方式——少年美声、真声(自然声)、混真声等等。排练经验说明,合唱团员是乐意有这种多样化的选择机会的。总之,我认为童声合唱团但凡条件许可,进行专业的美声练声是必要的。而就中国童声合唱发展的开放的大视野前瞻,采用不拘一格的音色来表达千差万别的风格与情感,或会成为未来的方向和趋势。
三、关于本集童声合唱作品的程度分级和作品排练的机制建设
从合唱作品的声乐技巧、合唱艺术、音乐内容等几个方面考量,我把本集总共65首童声合唱曲分成四个难度等级。这是为了方便国内及国外华语地区的童声合唱团根据自己合唱团的具体条件、规模和水准来选择曲目。其中第一个等级的曲目的选排对象,应是以小学生为主的童声合唱团。第二个等级的曲目似更适合初中学生。至于第三和第四个难度等级的曲目,选排对象应该有这几个方向:一是在多声部合唱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相当高水平,而且年龄跨度较大(同时有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童声合唱团;二是音乐类专业的中专学校的合唱课;三是大学生的合唱团;四是成人的女声合唱团;或许还有第五种可能,即稍作改动,使这些曲目成为混声合唱的排练曲目。当然,笔者最愿意看到的是能够有更多的童声合唱团来更多地选排高难度曲目。
选练本集童声合唱曲的国内童声合唱团,笔者以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唱团的常任指挥应是指挥专业(合唱指挥专业更佳)出身,或者在师范类音乐院校中选修了较完整的指挥课程,至少也应具备相当的指挥专业知识和经验。目前国内许多童声合唱团的排练者,往往是声乐老师或歌唱演员。这样的老师在排练本集合唱作品时,多少会有解读合唱总谱方面的困惑,也会出现难以驾驭较为艰深复杂合唱织体的障碍。合唱指挥的专业性,是排练本集合唱曲的先决和首要条件。
第二,童声合唱团要有固定的、高水平的声乐指导老师。因为排练合唱作品需要两个方面的技术保障:一是合唱团有扎实的声乐基础训练功底,二是合唱团已练就整体的和统一的合唱音色。这两项都与声乐老师的专业水准和训练水平密切相关。另外就本曲集的合唱作品而言,还需要童声合唱团的声乐老师有宽容的态度与灵活的应变能力,能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指挥的意图,帮助合唱团完成合唱作品的声音塑造。
第三,合唱团应具备专业的钢琴伴奏老师。本集合唱曲的钢琴伴奏谱都是有一定专业难度的,有些曲目的钢琴伴奏在技术上还显艰深。即便是合唱难度较低的作品,钢琴伴奏部分也并不浅易。如果钢琴老师的演奏水平达不到完成本集钢琴伴奏所要求的技术程度,或者是无法按照钢琴伴奏原谱在排练中弹奏,都会大大降低合唱作品排练的效率,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合唱团的每个声部都应产生两个具有较好音乐基础、较多合唱经验、较强组织能力的声部长。声部长一般是在那些年级稍长、至少有两年合唱团龄、有一定威信的老团员中选任。目前童声合唱团的排练时间普遍都在课余及节假日,每周的训练次数很有限,而本集合唱作品中的不少曲目都有分声部练习的建议。声部长在组织分声部练习、统一气息、统一声音诸方面的工作,往往是指挥无法兼顾和难以渗透的。以笔者当年在合唱团排练的经验,常在排练结束后将声部长留堂半小时预练新曲目,待下一次大队排练之始,由声部长执排分声部练习,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〇一七年二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