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心理成长:如何掌控情绪,发现自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弹性认知:心理健康的人,也有不健康的时候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不健康的时候,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允许自己有足够的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人不一定始终健康,心理不健康的人也不会一直不健康,就像健康的运动员也有感冒的时候。当我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时,我会将其视为“心理感冒”。感冒了,我们只是需要一定的周期康复,不必过于担心。

(上)

我很小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湖水中的一只鳄鱼。鳄鱼小时候看到妈妈上岸后被捕杀的情景,因为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从此躲在水下,再也不敢上岸。

后来,它长大了,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鳄鱼。它看到其他鳄鱼舒舒服服地在岸边晒太阳,它也尝试过踏出那一步。但是每当它来到岸边,踏出一只脚时,心中就会有一股强烈的焦虑感向它袭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撕扯着它,然后它只能转身一头扎进水里。

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我回忆起这个故事感慨良多。鳄鱼因为小时候的创伤,从来没有离开过那条河,没有体验过更大的世界,也没有机会了解到它其实是狩猎群体中的一方霸主。此外,我还想到,也许生活是一场冒险,但是小鳄鱼已经长大了,它的一生不一定会和妈妈的结局一样,但它放弃了探索世界的机会,这是十分可惜的。

(中)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因为担心自己身上会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所以我们选择逃避。也许,一些事情本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过度担忧,反而会出现我们害怕的结果。

下面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这种情况。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心理咨询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清亮,但是语速很快。

她说:“我现在得了焦虑症,我虽然还没有像网上描述的那样发作,但是我每天都担心那些症状会发生。”我几乎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的她捂着胸口努力使自己平静的样子。

我说:“您在医院确诊了焦虑症吗?”

她说:“还没有,我不敢去医院。但是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八九不离十。而且我爸爸也有焦虑症,我肯定是遗传了。”

我说:“你先别太担心。焦虑症的遗传只占小部分比例。如果你先给自己心理暗示,会更容易导致焦虑。你现在没有确诊,只是你的猜测。你有过惊恐发作吗?感觉自己好像呼吸困难,接近一种濒死感?”

她说:“没有,但是我小时候看我爸爸发作过。”

我明白,小时候的她看到爸爸的焦虑症发作后,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恐惧。此后她都过于关注自己的焦虑行为,不断地将一些焦虑症的表现往自己身上对号入座。这是我遇到过的许多求助者的情况。后来,我劝她去医院做了一个焦虑症检查,结果显示她并没有焦虑症,而是因为担心焦虑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

后来,她继续向我学习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的区别。她希望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也希望能学会和自己的情绪打交道。

(下)

我们往往在焦虑的时候难以弄清自己是焦虑情绪还是焦虑症。其实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有许多明显的区别。

焦虑情绪:没有安全感,有患得患失的自我评价。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否定自己,但能正常工作,会为眼前重要的事感到紧张。执行力很强,很多时候效率很高,处理完重要的事情之后会感到放松。

焦虑症:扼杀自信,会为各种各样的事寝食难安,即便发生好事,也难以开心,会立刻投入其他让自己感到焦虑的事件之中。莫名地感到不安,哪怕没有发生什么事。有时会伴随着惊恐发作,往往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6个月的周期。躯体化症状明显,会出现头痛、胃痛、拉肚子等躯体化表现,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严重的焦虑情绪会发展成焦虑症,我们需要在焦虑的状态下,寻求适合自己的办法,使自己感到放松。尝试使用转移法,也就是转移注意力,如跑步运动出出汗,去风景优美的地方,阅读喜欢的书籍,听喜欢的音乐,找朋友倾诉,找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等等。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不健康的时候,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这种情况。她经过调节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是因为担忧导致了焦虑情绪。只要全面了解自己所担心的事情,看见自己的内心,建立一套新的生存方式,便能很好地回到正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