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思维:你所担心的事大都不会发生
“这都六点了,孩子怎么还没到家呢?不会是路上出什么事了吧……”
“男朋友三天没联系我了,他是不是变心了,要跟我分手?”
“这个月业绩太差了,下个月就要执行PIP(绩效改进计划),再完不成我就要失业了,这年头去哪儿找工作啊?”
“天气越来越热了,地球很快就不适宜人类居住了,这可怎么办啊?”
灾难思维
社会发展得越迅速,人们的压力就越大,担心的事也越多,结果就会导致焦虑大爆发。正如当前的社会,焦虑已经成为很多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轻度的焦虑并不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多大影响,甚至会增加个人努力奋斗的动力。然而,一旦焦虑超过了临界点,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还会演变为抑郁。
经常有人这样说:“每天都有这么多让人焦虑不已的事情,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然而如果你试着做一下统计,把令你焦虑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做复盘,你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事情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
当个体对于某件事所获得的信息太少或者没有任何信息时,很容易往坏的方面去想,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黑箱效应”。
在生活中,这种习惯于凡事往坏处想的思维方式被称为灾难思维。这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重度焦虑症患者往往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他们把一切担忧都看作灾难,“万一……怎么办”成了其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
“万一明天面试搞砸了怎么办?”
“万一新同事不喜欢我怎么办?”
“万一我业绩不好被辞退怎么办?”
“万一我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
……
在他们眼中,仿佛所有担忧都会转化为灾难,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X在一家外资银行做中层管理,年薪百万,妥妥的人生赢家。然而X也是一个重度焦虑症患者,他在工作中患得患失,生怕出错。尽管担任着中层管理者,拿着高薪,却随时担心失业。为此,他每天都非常焦虑,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压力,就会将坏情绪带回家,导致夫妻关系紧张。而每次跟妻子吵架之后,第二天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其业绩越来越差,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自己则越来越焦虑。
由此可见,一个人焦虑与否和他是否有钱,是否从事高压工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焦虑情绪主要来自不良的思维模式。就像案例中的X,工资很高,工作也算不上高压职业,但他却很难得到内心的平静。
在我们的生活中,受此类焦虑困扰的人有很多,这些人通常有如下共同点:
责任重大,不仅是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承载着全家的现在以及未来。
缺少激情,进而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在患得患失中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对自己的能力怀疑久了,便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份工作,于是担心自己会失业。
焦虑失业的同时想到自己在家庭中责任重大,回到第一步,就这样循环往复。
如果有人问你1加1等于几,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等于2,可若是他问你1加1等于几,接着说“想好了再说,如果你说错了后果很严重”,你还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吗?你也许会想,这是不是什么脑筋急转弯?或许在有些情况下1加1不等于2?这个人是希望我回答等于2还是不希望呢?你回答不出来,并陷入焦虑中。所以,责任太大是导致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这和灾难思维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人的责任大过能力时,很容易引发灾难思维,因为灾难思维其实也是对责任的一种逃避。
初次坐飞机时,有多少人担心过发生空难?我觉得如果按照百分比计算,这个比例一定不会太低,许多人至少会有这样的念头闪过脑海。因为飞行显然不属于任何人的能力,没有飞行的能力,却要承载在天空飞行并活下来的责任,这让人忍不住想逃避,而逃避的方法,就是假想空难。一旦这个假想奏效了,你就逃过了坐飞机。事实上,大数据显示,发生空难的概率比发生车祸的概率要低多了。可是,飞机更容易让人产生灾难性思维,这源于陆生动物对飞行的认知:那不可能。
灾难性思维最大的偏误,就是把幻想的灾难当成已经发生的事实,从而变成真实的折磨。对于未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担心,但我们不必将虚幻的担忧转变为真实的自我折磨,人生苦短,这是何苦呢?
【思维训练】——ABC认知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能够有效控制消极情绪,因此也被称为“情绪ABC理论”。“A”“B”“C”分别是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belief(认知和评价)、consequence(行为和结果)。
简单来说,“A”并不能直接影响“C”,是“B”对“A”的解释影响了“C”。坏事情并不能直接影响情绪,而是思维方式影响了情绪。
具体操作:
第一步,冷静。
当受到消极事件影响时,大脑中的自动思维就会调动消极想法,此时不要行动,而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从1数到10……总之,要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步,思考。
重新评估刚才的消极想法,因为此时你已经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刚才的想法大部分是错误的。
第三步,乐观。
用乐观的态度解释消极事件,如你担心坐飞机失事,结果发现空难的发生率很低,可能坐好多次才能赶上,于是开玩笑地说道:“哇,我没钱坐那么多次飞机。”
第四步,接受。
如果做不到以上几步,或者灾难事件、消极情绪不可避免,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接受现实,并开始思考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否则你只会更加焦虑。
ABC认知模式可以帮助大多数人走出灾难性思维的死胡同,如果你用了这个方法,仍然难以抑制地产生灾难联想,你就需要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否背负了太多不必要的重担,并且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