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关注的“拖延症候群”信号
与其等到拖延症加重时再去治疗,我们不妨在拖延症候群出现之前便开始警惕。为此,我们要学会捕捉与之相关的信号,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接下来,咱们就细数一下那些最值得关注的“拖延症候群”信号吧!
1.缺少明确的目标
其实,很多拖延症患者并不是故意要拖延,而是因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太过迷茫,以致在面对事情时踌躇不前,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去做或者该如何去做。试想,当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时,又怎么可能会全身心地投入呢?
对此,我们应当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必须现在做,什么事可以将来再做……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后,便不会再因犹豫不决而拖延,更不会茫然地不知该如何抉择了。
2.计划不足
当我们计划不足时,也会使拖延的情况加重,这种情况常见于正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由于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出现突发状况或遇到阻碍时,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使我们不自觉地选择逃避,于是我们将这件事一拖再拖,直到失去了完成它的意义。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半途而废。
通常,要想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就必须在行动之前,制订一套相对完善的执行计划。对此,我们可以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或广泛地征求意见等,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惧怕任何困难和阻碍,一鼓作气地去完成这项任务。
3.缺乏时间
有些时候,我们的拖延仅仅是因为时间不足,以致在面对要做的事情时,会下意识地认定失败的结局,从而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结果一拖再拖。所以,我们还应该警惕自己对时间的浪费,切不可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
对此,我们要学会利用时间,从而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例如,我们可以针对每天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通常,人在上午时头脑会十分清醒,所以不妨将一些难度大且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进行;下午人的头脑一般会相对迟钝,此时,我们可以做一些活动量虽大,但不太费脑力的工作。
4.疲劳感
不少人都喜欢以疲劳为借口,放任自己的拖延行为,但实际上,真正令我们疲劳的正是无休止地拖延某件事的行为。可见,虚假的疲劳感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对象之一。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身体上的疲劳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我们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每项任务,便能有效地减少疲劳,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当疲劳感消失后,拖延自然也能有所缓解。
5.对结果的恐惧
对事情的结果感到害怕,是导致拖延症加重的另一个原因。有些人因自身的能力不足,在面对任务时常常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心理来源于害怕完不成任务引发的后果,这个后果威胁着他们一再推迟自己的行动。要战胜这种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6.惰性
对于拖延症而言,惰性就像是助燃剂,只要有它的存在,拖延症就会越来越严重。细心的人都不难发现,那些自己一再拖延的工作,往往不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自己难以完成的事,因此许多人都懒得费心思去完成。
俗语有云:万事开头难。若想克服自己的惰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于行动,然后再在行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对于那些必须要做的难事,我们可以试着先把困难分解,再逐个击破。这样,难事便不再困难了。
虽然拖延的“症候群”不胜繁多,但只要我们能捕捉到相关的信号,并提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那么,我们便离治愈拖延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