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星人自救指南:如何高效工作与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深度“战拖”,消灭拖延滋生的心理根源

完美主义:过分追求完美,就是拖延的开始

引起拖延的原因很多,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追求完美也会引发严重拖延。这种拖延被心理学家称为“完美主义拖延”,有这种拖延问题的人,最常说的话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带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反而会迟迟不去行动,结果难免会出现反复拖延、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一位年轻的白领便陷入了完美主义拖延中,导致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

静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做事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各种细枝末节,想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可也因为这样,她逐渐染上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

有一次,静珊和上司一起去拜访客户,回来的路上,上司嘱咐她抓紧时间把项目报告写出来,争取让客户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提升客户的合作意向。

静珊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她用了两天时间进行构思,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害怕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完美,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于是,她又去阅读别人撰写的优秀报告,想吸收更多的好点子。可是越读她就越觉得心里不踏实,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得太多,无法写出完美的报告。

上司见静珊迟迟不上交报告,有点着急,亲自来问她进度如何。静珊苦恼地说:“我还在做功课,希望能够写出让客户惊艳的报告。”

上司不禁失望地摇头说:“静珊,你做再多的努力,如果拿不出结果,一切都等于零。你还是抓紧行动吧,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

静珊感受到了上司的不满,她十分懊悔,可看着手头厚厚的资料,她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追求完美本没有错,但若是像静珊这样,已经严重超过合理的限度,就会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动力,更会引发严重的拖延症。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博士曾经花费大量时间专门研究过完美主义拖延,他们发现在这类拖延者身上存在一套独特的心理预设。

第一,我要做的事情将直接反映我的能力水平,所以我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第二,我要做的事情能够代表我的个人价值,如果事情没有做到完美,就无法体现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三,我要做的事情会决定人们对我的评价,只有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人们才会欣赏我、称赞我;相反,若有些许瑕疵存在,则会在我的个人评价上留下污点。

在这种心理预设的影响下,完美主义者就会表现得小心翼翼、瞻前顾后,迟迟不敢有所行动,生怕会留下缺憾,造成让他们最为恐惧的不完美。为了保持完美,他们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拖延,办事效率越来越低下,可他们还在不停地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拖延,而是一种“必要的谨慎”。

不难想象,倘若这些完美主义者不及时修正这种错误心理的话,必然会在拖延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那么,完美主义拖延者应当如何自救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1.学会接受事物不完美的一面

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完美,那些表现卓越的成功者也并不总是能够将事情做到完美无缺,但这并不会影响人们对他们的认可。所以,完美主义拖延者要试着调整自己的接受力,不要总是把“不完美”和“失败”画上等号,而应学会接受瑕疵和缺憾的存在,要把这当成人生的常态,这样才更容易进入“开始做事”的状态,而不会总是为了达到完美而犹豫不前、无法启动。

2.无论事情有多么困难,都要埋头去做

心理学博士简·博克曾经讲过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其中有一段引人深思的话,大意是: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墙那边。

对完美主义拖延者来说,在面对困难的任务时,与其彷徨不安,还不如逼着自己“先把帽子扔过墙去”,即先行动起来、奔跑起来,也许在迈出第一步后,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而接下来的事也会变得更顺畅。

3.时刻牢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对完美主义拖延者来说,“完美”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他们可能会在行动后不久,觉得一切都不够完美,然后便失望地将事情搁置在一旁,或是把一切推翻再重新开始。这些做法同样是拖延,最终也会导致一事无成。因此,完美主义者在开始行动后,还需要经常鼓励自己:“我要先追求完成,再考虑完美。”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的挣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