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学会纳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学会纳税没那么难

作为一名在税务领域从业逾30年的实务工作者,我和许多专业人士有同样的感受,即许多纳税人对税收既熟悉、又陌生。言其熟悉,是因为纳税人长年累月地纳税;言其陌生,则是因为提到税收,纳税人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因为税收内容很复杂,大部分人想学也未必学得会、学得好,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暂且不讨论那么多税种,仅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在法律、法规、规章之外,还有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现行有效的文件多达几百份。针对某些或某个税法问题,税务机关、纳税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税法专家、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或解读。

笔者认为,税法若规定得不够明确,必然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争议。近年来,公众十分关注税务机关对文娱明星、网红的查税案件,案中爆出了多种“偷税”手段,但多个案件的关注重点都在这些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性质是“劳务报酬所得”还是“经营所得上”。其实,我们只要看看税法规定,就可以明白,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未必能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第六条“劳务报酬所得”中列举的个人从事“咨询”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与“经营所得”中列举的个人从事“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究竟有哪些不同、区分标准是什么而达成共识。

多年来,财税法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撰写著作并举办相关学术活动,这对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起到了推动作用,税务机关开展的税法宣传工作和纳税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人士出版的一些税务方面的图书也非常有价值。然而,对大量尚不具备一定程度专业知识的普通纳税人来说,适合他们学习的税务书仍很欠缺。

在此情形下,我看到了《1小时学会纳税》,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这确实是本为普通纳税人写的书,可以拉近他们与税法之间的距离;忧的是,“1小时学会纳税”,可行性强吗?

细读之后,我的担心没有了,因为这是一本适合普通纳税人的好书。之所以说它好,有三个理由。

首先,这本书实际、实用。全书包括48个案例和18个热点问题。从选题角度来看,它们讨论的都是普通纳税人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或关注已久的问题,范围包括房屋的买卖、装修、出租,年终奖、竞业补偿金,平台代发工资,股权转让、股权代持,对赌协议,代缴税款,民间借贷,股东借款,网络游戏、网络红包、网络直播,以及电商刷单等问题,此外,还涉及阴阳合同、虚开发票、货物代销、运输费用进项税额抵扣,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等问题,书中列举的都是一些实在的问题;从体例上看,书中既有案情介绍,又有对案件或议题的梳理、分析,旨在透过案件说明应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了解法院是如何进行裁判的,案件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本书简洁、易懂。每个案例和热点问题的文字都不多,读者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一个案例或热点问题;作者论述得清晰明了,读罢,读者完全可以知悉、理解每个案例或热点问题涉及的事实与争议、焦点与理由、结论与依据。

最后,本书给予纳税人提示、指导。全书通过对案例或热点问题进行介绍、梳理、分析,提示纳税人应依法纳税、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将会为公司或个人带来税务风险,例如,签订阴阳合同有风险(案例4),协助他人签订阴阳合同同样有风险(案例5);企业利用私人账户收款却不申报纳税属于“偷税”(案例6),协助他人偷税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通过“虚假诉讼”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案例8);通过网签低价卖房可能构成“偷税”(案例7);股东借钱不还,可能被征收个人所得税(案例25);向自然人支付股权转让款,支付方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被处以罚款(案例34)……通过阅读相关案例或热点问题,每位读者都可以明白,若遇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怎么做才能规避风险。

作者还通过案例告诉纳税人,不同税务问题之间是有关联性的,税务问题本身是复杂的。例如,企业环保违法,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案例1);网络主播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要报酬,当事人双方被税务机关责令补缴税款、滞纳金或被处以行政处罚(案例35);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性质复杂,货票分离不一定构成“虚开”(案例2);资金回流不一定构成虚开,虚开也不一定需要资金回流(案例3)……因此,当纳税人遇到类似的税务问题时,应谨慎对待,不能妄下定论。

本书共有两位作者,一位是卓有成就的学者,一位是业绩斐然的税务律师。这本书是兼顾学术与实务的著作,我相信读罢本书,许多纳税人会发现原来“学会纳税”没有那么难,并且终将对税收问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感谢作者的邀请,我很荣幸能为本书作序。

王朝晖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