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跨群雄 百代标程
——谈齐白石
齐白石是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要推倒“‘国画’之墙”,必然贬损齐白石,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判断一位画家是不是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不在于指出他的某些作品是否常有重复的痕迹,而是要看他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展现了继往开来、独具风采且又代表了时代高峰的艺术成就,是怎样在他的作品中建构了新的美学样式。在这些方面,整个20世纪中国画坛,齐白石可称得上是凌跨群雄、百代标程的大师。
一位声称“笔墨等于零”“‘国画’之墙非倒不可”(2006年12月2日《新民晚报》)的老画家,于今年1月10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要尽自己的力量,凭良心搞创作,说实话,影响、帮助别人。”他是怎样“尽自己的力量,凭良心……说实话,影响、帮助别人”的呢?近日在凤凰卫视中文频道播出的节目中说,“齐白石没有创造性,他的作品经常重复”“一百个齐白石,也顶不上一个鲁迅”。我不怀疑这位老画家说的是“实话”。但这种“实话”,只是当事人所讲出的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可这种判断是否正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这位老画家对齐白石的上述评价,就很不妥。
齐白石在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美、构成美、意象美、笔墨美,继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力,受到了亿万民众以及许多国家的人民和艺术家的称赞。
比如他画的虾,是大虾、小虾、河虾、海虾“似”与“不似”的综合体。虾壳透明而坚韧,虾须机警有弹性,笔笔造型,笔笔相生。画面如此简洁且又生机盎然,在数千年的中国画坛上,无出其右者。他画的蜜蜂,蜂身画成实体,翅膀用墨晕开,好像正在扇动——读者不但能够看到蜜蜂飞翔,似乎还能听到嗡嗡的声音。徐悲鸿于1936年4月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的《中国今日之画家》一文中,称赞齐白石“写昆虫实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2003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之际,当叙利亚著名画家默罕默德·阿里在中国美术馆看了《齐白石绘画展》之后,曾激动地说:“作为一位当代美术家,无论他生活在哪个国家,如果他不知道齐白石,他就算不上是一个艺术家;如果他不理解齐白石,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形状、色彩、位置、空间、光线等知觉范畴如何创造张力的科学。这是研究美术作品内在结构的一次革命。可齐白石早此二十几年所画的《蜻蜓莲蓬》等作品,就以点、线、角简约的组合,表现出了超凡的构成意识,使人过目难忘。他于上世纪30年代所画的《雏鸡图》,画面高、宽为4比1。于右下角所画的3只雏鸡形成了两个椭圆形的“点”,与画面左上方的题款,构成了一个斜向三角形。在大面积虚空背景烘托下,显得小鸡非常恬淡、可爱。整个画面灵气往来,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构思精巧,其意境颇具镜花水月之美。
荷花影 齐白石作
然而,更主要的是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在日军侵华之际,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北平沦陷后,齐白石毅然辞去教职,闭门谢客,拒见敌伪。并在门上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1944年,他在友人山水册中题曰:“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日本投降后,他目睹了蒋家王朝的腐败,画《不倒翁》并题诗云:“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齐白石的创作,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人民需要紧紧联结在一起,因而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的一生,据说画有上万件作品。题材相同、画面相近的作品是有的,可并不雷同;这只不过是他对某些画面精益求精、不断锤炼的过程。至于说“一百个齐白石,也顶不上一个鲁迅”,这是荒谬的判断。不同范畴的物象不能类比,乃逻辑学最起码的常识。这位声称“尽自己的力量,凭良心搞创作,说实话,影响、帮助别人”的将近90岁的老画家,在大众媒体上公开贬斥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的九十几岁的齐白石,是大可不必的。一位艺术家成就大小,历史会做出结论。而齐白石在许多题词中总是说别人于艺术上超过了自己,以此鼓励后学,可见其大家风范。
(原载2008年6月5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