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字经济在今天已是一门显学,正全面深入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但有关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很多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还一时难以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例如,数字要素的作用如何放在经济理论体系中进行分析。当前,无论企业、产业还是政府,都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建设中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巨量的资源。科技进步与市场创新日新月异,保证各级决策者在认知上与时俱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高效稳健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全民数字化热潮中,有一个特殊主体应发挥十分关键的支撑和主导作用,那就是地方政府。目前,对于区域数字经济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可谓精彩纷呈,但几乎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予以决策支持。
为此,我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实践模式做了深入研究。我们的目标是较为全面地研究和阐述数智经济的理论体系、产业模型和发展方略,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围绕数字经济的研究很多,但将数字经济明确提升到以智能经济为主的系统化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用数智经济替代数字经济,更加鲜明地强调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智能化为主诉求和主特征的新阶段。
二是对产业链数字化的研究很多,但将产业链升级到产业生态并关注数字化后的产业生态体系的研究很少。我们提出“产业生态圈”这个概念,并以此建立产业政策和产业创新的新模型。
三是对产业数字化和国家数字化这两个层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区域数字化这个中间层的研究较少。但是,以区域性的规划和政策举措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国内地方经济的新主题。我们以产业大省江苏为样本,全面解读“数智化+生态圈”新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重要路径和策略措施;通过江苏样本,为长三角地区及其他区域数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共分为6章,下面介绍各章的具体内容。
第1章是大势解读。本章简要分析了全球数智经济发展新动向、我国数智经济大部署和重点区域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各地出现的数智经济的生态性特征。值得强调的是,在1.3节,我们提出了从数字经济跨越到数智经济的特征:数字应用从单一到统合,数字技术从单维到全维,数字产业从产业链到圈层。然后,我们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局扫描中,识别出数智经济已经进入生态化发展阶段的四个新现象:产品分形,智能化应用生态渐成日常;企业破圈,数智化经营生态崭露头角;产业跨界,数智化市场生态初现端倪;区域融合,数智化社会生态正在探路。读者可以对照自己发现的相关样本和案例,进一步理解数智化和生态化这两个新的进化特征。
第2章是原理洞察。本章在数字经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在重新提炼数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智经济的演进过程,包括端点期(小数据数字时代)、联网期(中数据联网时代)和智能期(大数据智能时代)。在进一步研究数智经济的演进机理后,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智经济的四大超级红利——网络协同、在线即时、机器智能和混合体验。最后,我们提出了数智时代的三大生态思维——利众思维、创见思维和共生思维。这些内容不仅对政府决策者有用,而且对企业家数字领导力和公民数字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
第3章是战略构想。我们在业内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数智经济的三大基础战略。首先是平台战略,它是对职能化和流程化的扬弃。我们提出了支撑平台战略的三个要素:一是技术筑底,从桌面操作系统到城市操作系统;二是资源共享,万物互联之后资源集成互用;三是规则共治,协作生态之间的主体平等自律。其次是智能战略,它是对知识化和经验化的扬弃。智能战略有三个关键认知:一是数据是认知范式的革命,二是算力是人脑范式的革命,三是算法是知识范式的革命。最后是生态战略,它是对竞争模式和联盟模式的扬弃。生态战略有三个关键要求:一是放大正和博弈,二是构建自洽系统,三是打通内外循环。我们认为,如果这些战略得以贯彻,各区域的数字经济规划和立法就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本书中,我们将三大战略与江苏数字化发展相结合,提出了江苏数字经济生态圈发展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其中七个子目标的概念构建值得各地参考。
第4章是创新路径。本章是指导区域数字经济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系统地提出了省域经济发展在数智时代的全新定位、要素和结构创新,以及关键领域的突破措施。
在4.1节中,我们提出要重新定位产业分工,打造新型产业生态。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认为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出现了底层共享、中层互联和表层互通,因而产业形态从产业链转向产业云,市场形成统一的大系统、大生态。其中,原先内部垂直、外部平行的不同产业链结构转化为整体垂直、内部整合不同的产业圈层结构,形成了新型产业生态体。而一个区域经济体的生态可分为五层——基础技术层、基础设施层、应用平台层、创新服务层和价值复制层。因此,对一个省市域或一个市场区域来说,基于具体的产业或产业链来分析经济结构和制定产业政策已经明显不符合新的数智经济发展特性。我们要跳出传统的产业链思维,建构新的市场结构图景,以此规划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4.2节中,我们提出要重新创立要素优势,拉升数字经济势能。我们认为数智经济的新要素共有六个——数据、算法、算力、人才、资本和基础设施。对于不同的经济体,这六大要素决定了发展数智经济的资源和能力。因此,数智经济发展规划的第二步是围绕六大要素形成自己的评估和规划及实现规划的策略。
在4.3节中,我们提出要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形成区域一体联动。也就是说,将区域经济视为一个超级经济体,以经营视角建立整体化的运营体系。例如,可以将全体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作为全省经济的前台,将政府、事业单位、国有科研及服务机构、公益性国企等作为全省经济的后台,同时创建承接后台、支持和响应前台的全省经济中台。我们围绕“三台”创建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这些策略对各地发展数智经济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4.4节中,我们提出要突破关键领域瓶颈,创新技术应用实践。我们分析并梳理了各地发展数智经济面临的六个关键瓶颈,并分别提出了对策——数据公器化、数据资源资本化、身份可信化、商业透明化、安防融合化和生态全息化。这些分析有助于对当前数字化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第5章是系统协同。发展数智经济是一个地区重大的经济部署之一,我们从组织、人才、投资、政策、认知等维度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和协同机制。对于组织保障,我们认为顶层设计、全民参与很重要;对于人才保障,我们提出要对数字化人才进行新的界定,辅以新的招引用机制;对于投资保障,我们提出要重视新的投资主体,确定新的投资方向,并用活资产数字化和证券化的创新方式;对于政策保障,我们提出了数据产权超级计划、数字货币超级市场、智能合约超级公链和家庭法人超级实验,这些创新举措目前仍未出现,但我们认为它们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具突破性意义;对于认知保障,我们提出了普及数字教育、提升数字素养的操作建议。
第6章是生态实践案例。我们精选了江苏发展数智经济的市区级和企业级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比较系统,内容翔实。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找到这些地区的数智经济发展模式和这些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路径。
本书无疑是面向决策者的,特别是省、市等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层级的决策者。同时,这本书对致力于产业生态构建和运营的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引领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相关岗位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我们还希望本书能给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从事教育、研究、培训、咨询服务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启发。
学以致用,知以促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我们做研究不仅是为了学问的增长,更是为了追求实践的发展。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被当作数智经济规划和建设的决策参考,能被应用于企业和产业数智生态规划和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一批数字经济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逐步形成了一个互学相长的“数智创新联合体”团队。本书作者之一丁荣余长期在省级综合经济部门、工商联等任职,一直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在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应用性研究,累计发表学术作品20多个(包括论文和专著)。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卜安洵是大任智库创始人、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成功指导了一批知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本书的构思和写作得到了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志新的特别指导,感谢他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参与本书部分章节创作的有洪小娟、陈瑞义、龚跃鹏等,在此特别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参与本书研究讨论的有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王亚利和刘宏伟,江苏省工信厅的张志平,江苏省大数据中心的徐建荣,东南大学的张向阳、岳书敬和何玉梅,杭州师范大学的卢锐等。此外,联创科技集团的孙力斌、五星控股集团的汪建国、双良集团的缪文彬、南钢集团的黄一新、安元科技的王三明等一批知名企业家也是积极参与者和创新实践者。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加深了我们对数字经济与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创新之间紧密关系的理解,我们对省市域数字经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更多的感知、分析和判断。
“数智创新联合体”团队将继续紧密结合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实践,深入探寻数智经济发展的创新特质,跟踪数智经济丰富的实践发展,面向现实,面对问题,形成更多有理论、有实感、有方法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融汇到数智经济发展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