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知识40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一份青年的时代礼物:《中国青年》

有这样一本杂志,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任弼时、张太雷、胡乔木等先后给它当过主编;毛泽东为它三题刊名,多篇重要文章由它首发;周恩来几乎对它有求必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数次为它题词、批示、撰写文章;雷锋、王杰、张海迪、秦文贵等先进事迹由它传扬出去,给青少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本杂志就是《中国青年》。它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是我国青年类杂志中创刊最早的刊物。

恽代英和《中国青年》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青年运动决议案》提出:“社会主义青年团对于青年学生应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进而为主义的宣传,应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引导青年学生到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9]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黄浦江畔诞生了!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它为中国革命奋斗、为中国青年发声的使命。

《中国青年》致力于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为进步青年作革命的指导,鼓舞热血青年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从创刊起,《中国青年》至今已走过了99个年头,是中国期刊界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红色刊物。它是专为中国青年服务的,是供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的刊物”。无数颗年轻的心因之怦然而动。《中国青年》的背后是一群时代的战士。那位振臂高呼“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惟靠我自己”的青年党员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的第一任主编。1920年他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到上海,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第一句就是向当时的青年呼喊:“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是不可救药了。”号召青年觉醒和强健起来,“打倒一切魔鬼,为中国前途开一个新纪元”。[10]作为主编,他先后为《中国青年》撰写了100多篇文章和40多篇通讯,针对青年中的各种问题和思想,用精辟深刻的道理、热情奔放的感情、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和鼓动广大青年投入大革命的洪流。

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将恽代英列为重点抓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牺牲于南京,年仅36岁。《中国青年》在青年中风靡一时,成为当时革命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人。时至今日,《中国青年》依然是引领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先锋。

《中国青年》首刊“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题词是应《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求,毛泽东1963年2月20日为该刊1963年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这两期合刊上,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运动。那么,《中国青年》是如何首先得到毛泽东的题词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立功3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1962年因公殉职,年仅22岁。《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于是编辑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专辑题词。

当时毛泽东让秘书林克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据林克回忆,当时他给出了十来个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等等。毛泽东经过几天时间的酝酿后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毛泽东指出: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11]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都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中国青年》的三次停刊与三次复刊

创刊至今,《中国青年》随着革命形势跌宕起伏,共经历了三次停刊、三次复刊。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最终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在政治动荡中《中国青年》第一次停刊。从1923年到1927年,《中国青年》随着革命的浪潮起伏,4年中,出刊170期,最高销量达3万份。直到1939年4月《中国青年》才在延安首次复刊。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局势再度动荡,3月《中国青年》因故第二次停刊。1948年12月,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国青年》在西柏坡第二次复刊。毛泽东为它题写刊名,还专门写了四句话:“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2]这四句话成为《中国青年》即将迎接新局面提供了指导。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青年》第三次停刊。1978年为迎接改革开放,9月《中国青年》第三次复刊,一直到今天。

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代同行,与青年同行,是《中国青年》走到今天的基本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中国青年》在用更加多元的方式与青年接触,推出了电子杂志,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杂志”学习强国号在2020年8月24日上线。一路走来,变的是宣传的方式,不变的是引领青年的初心。《中国青年》的人物报道在国内期刊界有着公认的影响力,对青年面临人生问题的深入探讨是其区别于其他杂志的一个重要特色。从《“天之骄子”的失落》一文引发的“我们究竟出了什么毛病”的讨论,到“潘晓”来信引发的“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的人生观大讨论,再到“强国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等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均成为一代青年的深刻思想记忆。

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强国时代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主题,开展了强国时代青年发展大讨论,勾画了强国时代青年的形象品格,深刻把握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脉搏。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中国青年》作为他们与时代共振的思想平台。目前,全球128个舆情机构、图书馆、东亚文化中心订阅收藏《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杂志也成为西方社会观察了解中国青年人群的一个窗口。[13]

《中国青年》是一份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刊物。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中国青年》杂志推出《百年青年英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刊。专刊共80页,约10万字,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百年英雄:勇于追梦,永远年轻;百年经典:知所从来,明所去处;百年解读:伟大成就,中国密码。集中选取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48位青年英雄,从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再现其当时心、当时路。从创刊99年来浩如烟海的文章报道中,撷取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邓小平、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朱自清、郭沫若、魏巍等发表过的文章、题词、家书等,再现名篇名段,展现“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为青年们找到不断前行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14]

名言金句

《中国青年》的地方版和各个地方的青年刊物,也应该尽可能地以帮助各个地方的青年群众、青年学生、小学教师和一般下级干部的学习为中心。青年组织的基本责任在教育,因此青年刊物的基本责任也就在成为帮助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武器。

——194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中国青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