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过度保护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昕淼从小体质就比较弱,所以妈妈总怕她受到伤害而处处保护她。
为了让昕淼安心待在家里,妈妈经常以电视上或者报纸上拐卖儿童,或者家长没有保护好孩子而导致孩子受伤或残疾的例子来教育昕淼。久而久之,昕淼就变得非常“乖巧听话”了,一放学就回到家待着,从不到外面去找别的小朋友玩。
此外,妈妈怕昕淼受伤,从不让她做饭,甚至连煤气都不让她开。妈妈以为这样能给昕淼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她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但是,事实证明妈妈的做法并不科学。
昕淼在家里非常安全,可是一出家门就有很多麻烦事:上体育课的时候摔了,动手能力非常差,不敢和人竞争……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不法之徒勒索,结果一周的零花钱都被抢走了,她回到家也不敢和妈妈讲。一连几天,昕淼都会受到那几个人的勒索和恐吓,她每次都是把身上值钱的东西全给了他们。
杠杆定律:过度保护不能让孩子避免受到外界伤害,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让孩子平安成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在这种心理引导下,有些家长总是过度保护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危险的成长环境,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平安成长。从长远来看,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的本能,也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从小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走出温室,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那么,家长不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还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
孩子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比较差,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东西不能玩,有时候还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灌输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妈妈知道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因此平时经常给海波讲一些安全知识,让他提高安全意识。
妈妈经常对海波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以免发生被坏人诱拐的事情;妈妈告诉海波“110、119、120”等一些常用号码,让他多一条保护自己的途径;随着海波的成长,妈妈还对海波进行性知识教育,让他学会保护自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非常注重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导海波,提高他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看电视的时候,遇到因为不注意安全而出现事故的例子,妈妈都会及时地提醒海波,要吸取教训,注意保护自己。
在妈妈的教育下,海波掌握了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独自出门的时候也会注意安全,这让妈妈放心了不少。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海波的妈妈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教育他,教他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让他掌握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学会了保护自己。
2.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所以,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机会给孩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找出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为了提高泽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爸爸妈妈决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
一次,爸爸妈妈带着泽群到公园里玩。由于是周末,公园里面人非常多,这时候爸爸妈妈和泽群玩起了“失踪”的游戏,他们趁着泽群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到一边,看泽群会怎么办。
泽群正在欣赏花园里的郁金香,他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不禁有些慌乱,急忙四处搜寻。他向周围看了看,没看到爸爸妈妈,这时候他突然想到平时爸爸妈妈教给他的话:“遇到事情不能慌乱,要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根据公园里的路标提示,找到一个保安岗亭,告诉他们“爸爸妈妈跑丢了”。听到泽群的话,公园里的保安觉得非常好笑,当泽群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之后,保安联系了广播室,帮助泽群找爸爸妈妈。由于泽群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保安很快帮他找到了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先是表扬了泽群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向保安寻求帮助,然后根据他的表现,又具体地加以引导和指点,提高了他的自我保护能力。
爸爸妈妈给泽群设置情境,有意识地锻炼他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机会,给孩子创设一些情境,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引导孩子找到保护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