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借一步说话
一转眼,又一天过去。
清妈办理了住院,也确定了治疗方案,先做透析,有合适的肾源后,再手术换肾。
小清除了给妈妈送饭外,其余时间都在玩战机模拟器和绝地求生两款游戏,做着开启直播的准备。
李澹旦闭关一天一夜,该准备的东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周四一早,晨练过后,李澹旦便和陈燃一道赶往咸安机场,中午十一点,二人落地京都,开启了首次融资之旅。
有陈燃铺路,开局自然顺畅,出了机场,便有科学院来人把二人接上了车,直接前往位于京都北城区的科学院材料所。
下机场高速转入北四环,不到一个小时车程,车辆就进入了材料所大院,两个老头子和两个年轻人已经等候在此。
陈燃见状,草草叮嘱了李澹旦一句,二老都是院士,一个是王副院长,一个是赵所长,说完便赶紧推开车门,下了车。
李澹旦知道她牌面大,可没想到这么大,也毫不犹豫地跟着下了车。
一阵握手寒暄,双方介绍完毕后,在赵所长的示意下,两名年轻人向李澹旦索要了纳米线,便转身离开了。
二老则领着两人走进所里的小食堂,这里已经坐了一大桌子人。
“陈燃、小李,纳米线的分析检测数据还要等一等,我们先吃顿便饭,体验一下他们材料所的风土人情。”王卫东副院长笑着说了句,便入了席,坐到上首。
“好。”陈李二人点头称是。
赵先进所长带着他们在右侧宾客位置坐下,而后一一介绍了桌上的人。
“这些都是我们材料所半导材料课题组的精英,今天是借了你们二位的光,攒着劲要宰老头子我一顿。”
“这位,叫孙泽,他带头攻半导体纳米材料;这位是我们外聘的专家刘诚,主攻半导体织造机,目前可以做到六十纳米的精度织造。”
“这位是……”
赵先进介绍了一圈,李澹旦和陈燃频频点头致意,笑容满面。
尤其是李澹旦,眼睛都在发光,仿佛看到了宝一样。
孙泽和刘诚,可都是历史留名的人物啊,按正常历史进程,九年后他们将取得巨大突破,成功将纳米编织法的工艺水平提升到两纳米,并实用化。
换句话说,李澹旦所掌握的方法就是从别人那剽窃来的。
属于是李鬼遇到了李逵。
不过,李澹旦丝毫没有害臊的心思,反而把人家惦记上了。
他缺人,缺人才!
在王院长提了几杯,大家相互敬酒致意后,李澹旦就缠上了孙刘二人,各种输出。
“老孙,我前一阵子研究纳米线,无意间生成了一种碳纳米材料,韧性强度是钢材的30倍,重量却只有五分之一,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一起研究下?”
…
“刘哥,我敬你,织造机不好搞,精度每提高一纳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意义重大啊,我感觉可以从改良伺服系统的负反馈机制入手,提高精度,系统的温飘湿飘问题再解决下,可能会有大的进步也说不定。”
……
另一边,陈燃陪着王赵二位大拿说话,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李澹旦跟孙刘二人搞熟了不说,也明白了陈燃为啥有院士接车的牌面。
原来,燧燃科技和科学院下属的计算所和生物所有不少合作项目,每年给两个所带去了不小的专利收益,材料所自然不会怠慢财神。
而且,这次评审鉴定,陈燃也做了充足的钱期准备,所有参与的专家都有辛苦费拿。
归根结底,还是钞能力发挥了作用,家世背景、校友香火情什么的只是辅助。
有了消费,服务这一块的质量自然就上来了。
下午两点不到,四根线径不到一纳米的半导体纳米线检测报告就出炉了,材料属性、均匀特性、强度韧度纯度等等指标均达到量产芯片的要求,比孙泽目前搞出来的线径六十纳米的纳米线还要优秀。
报告一出,坐在评审席的孙泽当时就看傻了眼,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有些下不来台。
还评审个屁啊。
这技术水平,都可以当他们老师了。
有见过学生给老师做评审的吗?
单就材料领域来讲,绝对是领先时代的高新技术。
课题组成员的几番问询,都被李澹旦以碾压姿态破解。
最后,便秘一般憋的满脸通红的孙泽,只好象征性的找了点茬:
“李总,从四根纳米线的数据看,在国内外半导体材料领域绝对是翘楚,技术上,我无话可说,但在商业应用上,我想问问,你的制备成本如何?别误会,我没有刺探技术过程的意思,你可以简略回答。”
李澹旦站在讲台上,微微一笑,反问一句:
“我是租用咸安交大的材料化学实验室制备的,不知道租金算不算成本?”
“呵呵。”评审成员中传出笑声。
租来的实验室,能提供什么高精仪器和贵重材料?反问的本身就已经回答了问题。
“当然不算,不过若是制备过程太长,时间也算是一种成本。”孙泽倔强道。
“我租用了一天实验室,独自操作,用时六小时左右,主要时间都花在过滤材料制备上,四条纳米线本身的制备时间很短,所用仪器都是常用设备,具体材料不便透露,事实上,这样小量制造的成本核算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制备过程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在可量产的范畴内。而且,我详细计算过,与光刻法同样的工艺尺度比,采用我所制备纳米线的编织法,生产芯片核心die的总成本能节省30%左右。
另外,若各位专家愿意签署保密协议并为我申请专利的话,我可以在材料所复现制备过程。”
孙泽:“……”
他还能说啥,无言以对,只能向赵所投去复杂的目光。
这货上门砸场子来了,咱们顶不住了,材料所的面子靠你了,所长!
“咳咳。”赵先进收到信号,咳了咳,清了清嗓子,接茬道:
“不错不错,李总的学识技术水平没得说,而且实物就摆在眼前,我看就没必要再费道功夫了。
不过嘛,编织法成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材料以外,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与之配套的设计软件,国内还没有企业或科研院所有现成的产品,李总要做企业推广编织法,可有考虑过如何补齐软件这个短板?”
这个问题对于材料评审会来说,绝对是超纲了,但没办法,他们真得不懂,水平还没到那一步,茬子又太硬,大家都是场面人,若真的从头到尾把评审会开成请教会,出这种洋相不好收场。
李澹旦听了,倒是没有多意外,只是原以为明天去京都大学阐述商业计划的时候,才会用到软件设计框架,现在提前讲一遍也没关系,就当演练了。
于是,他从笔记本中调出了准备了大半个月的文档,将其投影到讲台幕布上。
“没有设计软件,我们就自己搞。这是我做的软件整体架构和细节流图,大的框架已经完成,小部分细节还需要点时间。有了这个文档,剩下的就是招聘足够数量的软件工程师去编程实现,我相信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应该就能完成,并达到商业化的要求。”
“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跟各位专家简单介绍下……”
赵先进:“……”
他一个做材料的,哪里懂软件设计,不过,坑是他挖的,含泪也得填上。
于是,他戴上了老花镜,望着流程箭头满天飞,密密麻麻全是字的幕布,相当无语而又震撼。
……
一个小时后。
评审专家们大多已是云里雾里,脑子处于爆炸的边缘,遭了大罪。
反倒是旁听的王副院长,听得津津有味。他是计算机出身,又有院士的水平,勉强能跟上李澹旦的思维节奏。
随着细节的展开和深入,他体会到了严谨的逻辑、严密的流程、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着看着,他对眼前这个小师弟逐渐萌生出了巨大的欣赏和信心,进而在脑中蹦出了一个之前没有过的想法。
于是,他转头,对着身旁正目光灼灼,捧着小脸听讲的陈燃,道:
“小陈,方不方便借一步说话?”
说完,便起身从后门走出了会议室,不留任何拒绝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