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象形论的自然哲学应用:基于数学的科学之局限性(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感联与句子

在以上这个简单的周期中,幼儿学会的是与人或物有关的名称名词,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动词,如“抱抱”。这些名词和动词都与视觉有关,都可以建立像音向连。动词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当母亲抱幼儿时,同时说着“来抱一抱”、“妈妈抱”这样简单的话,幼儿可以把成人的动作与其发音关联起来——在多次重复地动作和语言下,随着幼儿的发育而来的智力的提高,TA可以从中提取出现频率高的“抱”或“抱抱”作为与抱的动作相关联的关键语音,而动作的记忆则是以多幅图像的形式在记忆中形成的一个景象,从而建立起与动词有关的像音向连。而在动词的使用阶段,即在TA有拥抱的需求,在发出“抱”或“抱抱”等声音并获得成人拥抱时而获得正确的反馈,建立与动词有关的音像向连,进而完成动词的像音关联,学会语言中的动词。

而随着孩子的发育以及对常用名词和动词的熟悉,TA便可以像成人那样说话,将名词与动词联系起来使用,如“妈妈抱抱”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语言学习固然离不开对成人说话方式的模仿,但同时也意味着孩子可以将一个名词对应的像音关联与一个动词对应的像音关联联系起来。TA逐渐能够将实物与其运动方式区别看待,迅速地分别将实物和运动方式与对应的语音联系起来,并根据记忆中成人说话的方式中二者的连接顺序,以类似的方式模拟出成人式的话语。这个过程可表示为:

这是视觉与视觉之间的联系。

如果孩子知道了苹果叫“苹果”,即对苹果这个实物建立了像音关联,又通过尝到的其它甜的东西而知道了“甜”这个味道,即对甜这个味道建立了味音关联,那么当TA尝了苹果时,就可以把“苹果”有关的像音关联与“甜”有关的味音关联联系起来,在成人话语的引导下,TA知道如何表达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模仿出“苹果是甜的”这样的句子。在这里,TA可能并不明白“是”的意思,但显然,有了对苹果的视觉认识和对“甜的”的味觉认知以及对苹果味道的体验,TA可以明白这个句子对应着哪些感觉从而明白这个句子,并知道用“是”这个语音在中间就可以表达一个像音关联和一个味音关联之间的联系(当然,随着成人表达方式的调整,孩子也可以说出并明白“甜甜的苹果”这样的话)。这个过程可表示为:

这是视觉和味觉之间的联系。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到视觉与听觉、与触觉、与嗅觉之间的联系,甚至其它感觉与感觉之间的联系。感觉与感觉之间的联系,可缩称为一个概念,“感联”。我们知道,人的各种感觉是通过大脑接收和调控的,感觉之间在脑神经层面有联系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从生物生存的角度上看,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伴随着捕获猎物、逃避敌害、寻找同伴等方面的需要而存在,这些感觉之间的协同作用是高等生物的高级之处所在。各种感觉都可以用于对同一个事物做出反应,从而对这一事物有充分的理解——感联自然而然地且必不可少地存在了。因此,感联能够成立,一个潜在的基本条件是不同感觉能够彼此之间确认同一个事物的存在,例如,当一个人分别通过视觉和味觉认识苹果,从而意识到“苹果是甜的”时,TA能有这样的认识的前提是知道看到的与尝到的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不同感觉对应的是同一个对象。对人而言,感联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对于语言而言,感联这个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它在使人理解句子含义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句子中词与词对应的感觉的跳变中感受到对应事物的运动和属性从而理解了句子的含义,这就是感联所起到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这是语言的句子之所以被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