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汉文帝分封的同姓诸侯王

周勃走了,表面上看是他自己主动辞职,实际上是刘恒逼他辞职。如果没有宫廷问话,就没有人告诉周勃为祸不远。

刘恒没有挽留周勃,也没有问他为什么病了,多注意身体,连基本的嘘寒问暖都没有。刘恒深怕周勃反悔,在辞职报告上签了两个字同意。就这样,刘恒用高明且无声的手段,罢免了功臣势力当中最有威胁的人物。

周勃罢相,暂时离开了宫廷大舞台。我们先让他休息会,后面,他还会隆重登场。

周勃走了,百官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空了出来。接下来,刘恒要重新安排人事变动。刘恒不按常理出牌,他让陈平升迁为右丞相。其他职务,仍旧保持不变。

陈平是诛吕策划总设计师,是迎立刘恒为帝的大功臣。

诛吕前,他是右丞相。周勃,是太尉。

陈平意识到迎立的新帝,不是弱势之君。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主动称病,从一把手的岗位下来。

周勃连跳两级,成为右丞相。

陈平降一级,成为左丞相。

周勃走了,陈平升迁。

这次人事变动,看上去没什么不合理。毕竟,陈平在右丞相岗位上干了好几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现在,陈平是左丞相,朝堂应对能力,得到皇帝赞扬。他升迁右丞相,也合情合理。

仔细想想,这次人事变动,还真不简单。

刘恒打的这手好牌,传递出一个问号:为什么只有陈平一人升迁?

周勃会有两个想法:

1.我刚走,你就抢我位置,是不是蓄谋已久。

2.我辞职,皇帝签同意,你为什么不帮我说好话。

朝臣会通过这个现象看到一个信号:功臣势力,出现了裂痕。

他们也会去想:周勃走了,陈平升迁,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真的是周勃主动走的?

还是陈平暗中使坏,要周勃走的?

领悟正确,飞黄腾达。

领悟错了,为祸不远。

陈平透过这个现象,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刘恒表面上是给他升迁,赐他尊宠。其实,刘恒是要他当坏人,站在功臣势力对立面。

陈平很聪明,看透不说。他也知道,哪怕说了,没人相信他们选出的二十几岁弱势的皇帝会有这种手段。

解释不清,那就选择沉默。

陈平升迁后,居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犹如吕太后时期,混日子,不干实事。毕竟,陈平也老了。不用装,也能混过去。

陈平想的很简单,我屈尊高位,又不干事。皇帝忍耐有限,就会罢免他。一旦,皇帝罢免他,就洗脱了他赶走周勃的嫌疑,进而揭露了少年皇帝的帝王权术。

可,陈平低估了刘恒的忍耐程度。

陈平干实事,反而是刘恒不想看到的。刘恒要的,就是陈平不干事。你不干事,我也要养着你。进而,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皇帝是个好皇帝。

刘恒不仅罢免了周勃,还减少了人事岗位,左右丞相都由陈平一个人干。陈平在岗位上干了几个月,熬不动了。

这位汉初排名前三的谋略家,还拥有第一阴谋家称谓,又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他用自己的智慧,从底层走到了人生巅峰。

他见证了大秦从盛到亡,目睹了楚汉争雄,也是大汉王朝建立的开国功臣。

他跟过项羽,追随刘邦,支持汉惠帝,骗过吕太后,在汉文帝第二年,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历史大舞台。

他明明不想干,却死在了岗位上。

人生啊!有太多的不如意。

汉文帝二年十月,陈平离开了舞台。

陈平走了,又要涉及人事变动。

按照排名顺序,太尉灌婴应该担任丞相。刘恒又一次不按常理出牌,他起用被罢免的周勃。周勃复相,再一次出现在大汉王朝的舞台上。

此时,周勃很高兴。

陈平走了,皇帝没有忘了他。不仅如此,皇帝还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

周勃和皇帝,成为了亲家。然,周勃不知道,皇帝赐给他的恩宠,离祸不远。毕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想要一个人灭亡,先使他疯狂。

周勃复相后,整个人变聪明了。他懂得与别人搞好社会关系,尤其是和刘恒身边的人。

轵侯薄昭,是刘恒的亲舅舅,不仅送钱,还一起喝酒。

儿媳是刘恒的女儿,哪怕委屈长子周胜之,也不敢怠慢公主。

窦皇后认亲,找到了失散已久的两位弟弟。一位叫窦广国,另一位叫窦少君。

功臣集团担心,窦氏又会成为吕氏,将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外戚,为祸天下。

这些人想了一个办法:让窦氏外戚做一个富贵闲人。

周勃主动向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出身寒微,没有学问,也不懂礼仪,不宜封官授职。朝廷应安排师傅辅佐、教育。

周勃知道,光有好老师教导还不行,又说:他们还要和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厚道人家,比邻而居。时时监督、指导他们才行。

周勃主动替窦皇后弟弟找好老师,安排书香之地比邻而居。但,他不知道,这种行为,触动了刘恒的逆鳞。

这是皇帝的家务事,况且,还是刘恒亲自指导窦皇后认亲。窦皇后深受刘恒喜爱,儿子还是太子。周勃这样做,刘恒不开心,窦皇后不开心。

吕氏外戚擅权,刘恒岂能不知。他是不会让窦氏,也学吕氏。周勃身为臣,带领朝臣这样做,是在叫皇帝做事。这也叫干涉皇族家务事。

皇帝,会有什么想法。

答案:这个臣子,太不懂规矩,

然,刘恒城府很深,这件事,他选择暂且忍耐。面对朝臣的决定,皇帝不满,也只有忍着。刘恒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册立诸位皇子。

汉文帝二年三月,朝臣上了一道诏书,请立皇子为诸王。

汉高祖刘邦时,册立子弟为王。

吕太后时,封汉惠帝儿子为王。

按照惯例,刘恒也应该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

但,刘恒是聪明人。为了避免留下一个自私的名声,他不能只封自己的儿子,还要恩泽他人。

封谁,是个难题。

怎么封,也是个难题。

封的这些人,封国在哪里,也要认真思考。

刘恒按照贾谊的众建诸侯的策略,齐国是重点打击对象。经过一番甄别,刘恒选中了两个皇侄。一个是朱虚侯刘章,另一个是东牟侯刘兴居。

刘恒将齐国的济北郡,封给刘兴居,改名为济北王。将齐国的城阳郡,封给刘章,改名为城阳王。

齐国北皇帝一分为三,分而治之。

这样的分封,不仅削弱了齐国整体实力,还恩宠了两位皇侄,也敲打了皇侄孙。

齐王刘则不敢反对,只能默默接受。

刘章、刘兴居对这次分封,也有意见。

诛吕时,功臣许诺,将赵封给刘章,将梁封给刘兴居。刘恒继位后,踢皮球,没有分封。刘恒刚登帝位,儿子都没分封,他们也不好过度请封。

总算等到分封了,却分封在齐地,且只有一个郡的疆域。这种落差感,太难让人接受。刘章、刘兴居好歹也封王了,心里还算有点慰籍。

接着,就是削弱赵国。

赵幽王次子刘辟强,被封为河间王。赵国被皇帝一分为二。

剩下的就是代国和梁国,刘恒是这样做的。

代国被一分为二,皇子刘武,被封为代王。皇子刘参,被封为太原王。

梁国无主,刘恒将它分给了最喜欢的小儿子:皇少子刘揖,被封为梁王。

燕王刘则去世,加封其子刘嘉为燕王。

刘章、刘兴居看到这份分封名单,心里很不平衡。一个是诛吕干将,另一位负责清理皇宫,都立下大功,却被封为一郡之王。

刘恒三个儿子,都拥有封地。尤其是小儿子,得到了梁国。可,刘章、刘兴居,只能在大哥的封国上割一块疆土。是没疆土封,还是刘恒不想封。不用猜,是后者。

想到此处,刘章、刘兴居心里不平衡,极度不平衡。尤其是刘章,想到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嫡次孙,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嫡次子,也是吕太后最有前途的外侄女婿,他的岳父是赵王吕禄。

十八岁时,能文能武,名动天下,被加封为朱虚侯。

大汉朝堂,敢唱耕田歌,当着吕太后的面,诛杀吕氏族人。

那时的他,好不风光。

刘氏希望,朝臣拥护,吕氏畏惧。

诛吕,也是他除掉了最关键的两个人物:梁王吕产、长乐宫卫尉吕更始。

为了诛吕,他付出了惨重代价,杀了妻儿。

现在,他又得到了什么。

区区一郡之地,还是大哥的封国。

他明明拥有大好前途,又是皇孙中的佼佼者,却落得如此地步。

刘章,走不出这道坎,心里极度失衡,最终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刘章郁郁而终。但,他的子孙后代过得不错。

汉景帝时,七国叛汉,没能波及。

汉武帝推恩令,也没遭殃。

及至,西汉被王莽篡汉,爵位被废。

大汉中兴,他的后代还出了一位放牛娃名人:刘盆子。

更始帝刘玄被杀,刘盆子被朝臣以抽签的形式,拥立为帝。他建立建世政权,定都长安,被称为建世帝。

他的子孙,圆了他当皇帝美梦。只可惜,刘盆子遇到了光武帝刘秀,当了两年皇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文帝二年三月,不仅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还把齐国一分为三,赵国一分为二。然,新的挑战,又开始等待着他。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倒贾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