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创新城镇化模式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选择

河南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更加注重粮食和农业、产城融合、集约节约、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政策引导等为基本特征,是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内在要求,是破解新、老“四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内需动力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是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内在要求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前河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然而2013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3.8%,与相应的城镇化率55%左右的国际标准相比,滞后10多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滞后9.9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2013年,河南工业化率为4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而同期其城镇化率为43.8%,落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难以为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演进积累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创新、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流动平台,也难以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等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长期以来,河南省走的是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突出表现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功能不完善,城镇综合承载力较弱,城镇的内涵式发展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河南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显然,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各种矛盾的聚焦点。目前,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理论界及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识。但是,城镇化是一个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量的转变,更有质的转变,二者是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实施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内涵,以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提升河南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内在要求。

(二)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老“四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的新“四难”问题又撂在老“四难”问题前亟待解决。坚持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新、老“四难”问题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

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才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集中、要素集聚,形成集群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带动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有效破解现有城市承接吸纳能力远不能满足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需要之困难。新型五级城镇体系建设为人口转移提供了多元选择和更大的容量,让广大农民可以不必离土离乡就能安居乐业,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才能以社区化发展促进耕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在耕地不减少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解决“粮食怎么保”的问题;才能通过要素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服务整体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村居民不出家门就能过上城市生活,解决“民生怎么办”的问题。

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才能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同时推动农村土地挖潜、整治、复耕,更好地促进城乡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缓解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解决“土地哪里来”的问题;才能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形成循环经济发展链条,深入推进清洁生产,通过污染物减量和污染综合治理并举,解决“减排哪里去”的问题;才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解决“要素怎么保”的问题;才能一方面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来实现保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促进产需之间有效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平抑市场物价,解决“物价怎么办”的问题。

可见,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才能有效破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进而促进人力资源和消费潜力释放,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内需动力的迫切需要

增加出口、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从目前国内外及河南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速回落苗头正在显现,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外需求疲软,国内需求乏力。因此,“后危机”时代最大的难题是:怎样才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需求平台?新型城镇化战略无疑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更大的战略空间。这是由于,城镇化是激发内需潜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和主引擎。分析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资带来巨大的空间。河南是人口大省,有6000万农村人口,市场空间广,内需潜力大,然而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扩大内需的潜能。

因此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消费升级、刺激内需增长,增强经济增长内需动力的迫切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尤其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五级城镇体系中,不仅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还将有利于消化河南诸多行业富余的生产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战略空间,也能够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坚持新型城镇化,推动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促进消费群体扩大、消费水平提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依靠投资拉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消费需求不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困难的根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河南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历史时期,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首先,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发展由粗放向集约转型。新型城镇化能够提高经济集聚度,加快城市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型,促进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现代工业的服务增值能力,降低工业发展的资源消耗与要素投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其次,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向内涵转型。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覆盖了从大城市到农村社区五个层级,形成分工合理、功能清晰的城镇结构,对于提高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内涵发展水平,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大中城市看,城镇化将推动公共服务业(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消费性服务业(商贸、餐饮、旅游)和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保险、物流)的发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一般性产业向周边小城镇和外围组团转移,带动中小城镇与农村社区提高发展水平。再次,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发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人口聚集,实现就地转移与就业,可以为农村留下人才,同时加快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通过带动工业、城镇、农业发展转型,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城镇化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河南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而且,以城镇化作为引擎和载体,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明显的现实带动作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

(五)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3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22398.03元和8475.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了4557元和421元;河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4821.98元和5627.73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200元和998元。

首先,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直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52.91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加178.15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40.29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会增加129.89元。其次,新型城镇化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新型城镇化突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尤其是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到五级城镇体系,第一次把城市规划、城市文明及社会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到农村,把城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再次,新型城镇化通过推进产城互动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河南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为工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载体,产业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强调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主要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