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运行情况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牌照获取情况
2014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新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共计19家企业,累计已有269家企业获得牌照。本次获得牌照的企业分布于广东、北京、山东、重庆、湖北、广西、陕西、新疆8个省份,其中广东获批企业最多,达8家;北京、山东各3家;其余省份各1家。本批企业虽然多数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仍可以看到不少大公司的身影。如北京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用友软件的子公司;北京帮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是安邦保险;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是链家地产的子公司。可见,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看到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商机,并纷纷试水。
同时,还有27家已获牌照企业获得了业务类型拓展许可。如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在前期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的基础上获准开展移动电话支付和预付卡受理业务;腾讯旗下的财付通获准新增银行卡收单业务;等等。
从地区分布看,已获支付牌照企业分布于全国28个省份,其中北京最多,有57家;上海次之,有54家;随后是广东31家、江苏16家、浙江16家、山东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分布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集中了86家企业,占获牌企业总数的近1/3(见图2-1)。
图2-1 已获支付牌照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课题组。
从获批业务类型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展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及互联网支付三个方面。在269家支付机构中,获得预付卡受理业务许可的有170家,获得预付卡发行业务许可的有160家,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有99家,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有60家,获得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的有41家,获得固定电话支付业务许可的有13家,获得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许可的有6家(见图2-2)。
从获准经营范围看,从事全国性支付业务的机构有113家,区域性的有134家,部分业务获准全国展业、部分业务获准区域性展业的有22家。在获得区域性展业的134家企业中,有115家只能在单一省份开展业务,19家可以在几个省份开展业务(见图2-3)。
(二)第三方支付市场情况
1.互联网支付
图2-2 已获支付牌照企业业务类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课题组。
图2-3 已获支付牌照企业经营范围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课题组。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改善,互联网金融创新日趋活跃,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规模日益扩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快速增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见图2-4)。
图2-4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从交易结构看,2014年,网络购物依然是互联网支付交易中份额最大的业务,占比达到31.5%。但由于其他领域开始发力,网络购物占比较2013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基金申购依然是第二大细分领域,占比为14.7%,但与第三大细分领域航空旅行的份额差距已由7.8个百分点下降至4.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电商B2B的占比由2013年的3.4%上升到7.4%,成为第四大细分领域(见图2-5)。
从互联网支付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所选择的支付方式看,67.8%的用户使用过快捷支付,其次是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占比为66.0%。这两种方式是用户相对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使用过的人数占比超过40%的还有四种方式,分别为第三方支付跳转至银行借记卡支付(48.1%)、第三方支付跳转至银行信用卡支付(48.0%)、基金份额账户支付(44.3%)、支付平台和银行合作的联名卡支付(42.9%)。互联网支付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分别为快捷支付(32.2%)、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19.5%)以及支付平台和银行合作的联名卡支付(14.2%)(见图2-6)。
图2-5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结构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图2-6 用户在使用第三方网络支付时选择的支付方式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2.移动支付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见图2-7)。这得益于诸多因素,如移动支付逐渐被网民接受并成为高频使用支付工具;宝宝类货币基金实现规模化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功能被普遍接受,从而使用户黏性增加;移动支付与社交行为结合越来越紧密;等等。目前,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超高速增长,已成为最重要的新兴支付工具之一。
图2-7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从交易结构看,2014年,个人应用占比为39.6%,移动金融占比为36.3%,移动消费占比为23.4%,其他占比为0.7%。与2013年相比,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快速增长的引领下,移动金融交易规模占比快速提升,较2013年增加11.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互联网用户上网消费习惯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移动消费所占比重也明显增加至23.4%,交易结构中“三分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见图2-8)。
图2-8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结构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三)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情况
按照业务领域,可以将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B2C模式,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它们借助淘宝和微信等知名网站和应用迅速发展,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领域遥遥领先;另一类是B2B模式,以快钱支付、通联支付、汇付天下等为代表,它们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致力于发展收单业务、储值业务和衍生金融服务,也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根据易观智库数据,银联商务、支付宝以各占1/3左右的市场份额稳坐非金融支付机构市场的前两把交椅,属于第一梯队企业;财付通、快钱支付、通联支付、汇付天下以7%~4%的市场占有率分列第三至六名,属于第二梯队企业。与2013年相比,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排序基本保持不变。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银联商务仍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支付宝份额大幅上升了15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份额差距大幅缩小。这可能与支付宝积极发展移动端支付场景、大力发展O2O战略和海外支付业务等举措有关。财付通、快钱支付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通联支付和汇付天下的市场份额则分别下降了1个和2个百分点。八家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较2013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第三方支付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见图2-9)。
从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看,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49.6%,财付通占19.5%,银联商务占11.4%,快钱支付占6.8%,汇付天下占5.2%,易宝支付占3.2%,环迅支付占2.7%,其他占1.6%(见图2-10)。受稳定的网购市场、阿里上市、余额宝引领基金申购持续增长等诸多因素的支撑,支付宝在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仍然占据半壁江山。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则受益于航空和高铁市场的平稳发展,交易规模有所增长。京东上市带动了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快钱支付、银联商务市场份额的平稳增长。而对于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等市场追赶者而言,虽然它们在P2P资金托管领域发展较快,但潜在红利尚未完全体现。
图2-9 非金融支付机构综合支付交易份额
资料来源:易观智库、课题组。
图2-10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从iUserTracker[2]主要支付公司网站月度覆盖人数情况来看,支付宝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用户使用网站,覆盖人数达6010.9万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财付通在2014年末覆盖人数较2013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为23.7%。银联商务覆盖人数在2014年初略有下降,但后半年增速较快。快钱支付在2014年第四季度迅速发力,覆盖人数近乎翻倍。汇付天下在2014年后半年增长迅猛,2014年末覆盖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倍(见图2-11)。
支付宝的市场领先地位在移动支付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占据82.3%的市场份额,领先第二位的财付通71.7个百分点,“火车头”位置无可撼动。在其他主要移动支付服务的提供机构中,财付通占据10.6%的市场份额,拉卡拉占据3.9%的市场份额,连连支付、钱袋宝、中国移动、平安付、快钱支付、翼支付、联动优势7家企业合计占据2.2%的市场份额(见图2-12)。
图2-11 主要支付机构网站月度覆盖人数
资料来源:iUserTracker、课题组。
图2-12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课题组。
mUserTracker[3]主要移动支付机构App月度覆盖人数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支付宝的用户量领先趋势不仅相当明显,而且用户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同互联网支付领域一样,财付通的用户覆盖人数在移动支付领域也有所下降(见图2-13)。
图2-13 主要移动支付机构App月度覆盖人数
资料来源:mUserTracker、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