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叙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贺雪峰

不记得是2003年冬还是2004年春,在武汉工程大学读大四的陈辉来华中师范大学找我,说想报考我的研究生。当时具体谈了什么,我也没有印象了,只是记得陈辉的单纯和他对学术有热爱。他还送我一本吴思写的《血酬定律》,应该是他刚看过,被吴思震撼到了。

2004年9月,陈辉到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政治社会学硕士学位。与他同年级的还有吕德文、郭亮、张世勇、杨华、欧阳静、田先红等人,现在他们早已博士毕业,都在大学教书并带研究生了。

2004年年底,我从华中师范大学调到华中科技大学,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但我依然主持陈辉他们这一级政治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读书会,每个月一次,地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当时我还住在华中师范大学,晚上读书会结束后,我与同学们一起从华中科技大学步行回华中师范大学。当时途经的鲁巷还近乎农村,路上还有农田,现在这里已经是武汉地区最繁华的地段,是新建的武汉光谷的中心。鲁巷与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陈辉在这十年间也不断地蜕变。硕士期间,他真正静下心来读了三年书,之后到海南师范大学当了三年老师,后到上海跟随曹锦清教授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曹老师是我们的精神领袖。2004年我从华中师范大学到华中科技大学,就是听从曹老师“不要离开武汉”的忠告。曹老师学问高深,为人也极好,睿智而包容。陈辉在曹老师指导下完成了《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这篇博士论文,并在2013年顺利通过答辩,此后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书正是陈辉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陈辉硕士期间的阅读,博士生期间的调研与思考,以及他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善良,都在这部书中有很好的体现。他选择在陕西关中农村进行为期半年的驻村调研,从论文中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对农民具有深切的同情与关怀,以至于我不止一次批评他在论文中带入过多的个人情感,而没有做到冷静中立。长期从事农村调查,长期接触农民,感情带入问题也许是缺点,却是一个可以理解甚至令人尊敬的缺点,因为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最重要的是陈辉在博士论文中表现出来的细腻和深刻,他从农民家庭关系再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家庭经济再生产和生命意义再生产四个方面展示了农民过日子的逻辑,许多地方都有精到的表述和出人意料的发现。

我深信,陈辉的善良,他在研究生期间所受的阅读训练,以及他从曹锦清教授那里获得的对农村深入细致观察的能力,这些品质不仅对他教书育人大有帮助,还有益于他产出更多更好的学术研究成果。

期待陈辉的学术研究更上层楼。

是为序。

2015年11月1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