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得道之人的四层境界

现在我们来看《上古天真论》的最后一段。这一段是黄帝的总结。他听岐伯说女人和男人的“天癸”周期是有定数的,也就是女人到了七七四十九岁、男人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天癸”这种主管生孩子的物质就消失了,但通过修炼是可以延长的,修炼功夫的高低决定了延长时间的长短。之后,黄帝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qiè)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有真人,能够掌握天地变化,把握阴阳规律,呼吸天地阴阳的精气,不凭借外物而独立守神,肌肉保持纯一洁净,所以他们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没有终结的时候,这就是因为得道而长生不衰。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一段话有什么感受。如果大家熟悉《庄子·逍遥游》,一定会马上联想到《逍遥游》中“藐姑射(yè)山”上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洁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这个神人就是“真人”。“真人”这个词也是《庄子·大宗师》最早提出来的,指洞悉和把握宇宙和人生本真本原,真正觉悟、觉醒的人。“真人”是道家的最高人格形象,好比儒家所说的圣人,佛家所说的觉者(佛)。很明显《黄帝内经》深深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按照这一篇的标题《上古天真论》中“天真”的说法,真人就是保持“天真”之人。“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于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这是道教古书上给真人下的定义。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成为后世练功的重要方法,练功首先就是要三调:调身,调息,调神。独立就是调身,可采用站桩方式;呼吸精气,就是调息,吸天地之精气,然后体内呼吸。我有一个师父是道教全真派的传人,他告诉我呼吸有二十一种,当然最主要是两种,就是顺呼吸、逆呼吸。

我这里先教大家一种顺呼吸的方法:全身放松,舌尖轻轻顶住上腭,先用鼻子吸气呼气,然后不要再注意鼻子,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自然呼吸,不要用力。请大家先体会一下吸气时肚子是鼓起还是收缩。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是收缩。大家就这么关注腹部,你的所有意念、注意力不要离开腹部,意念随着它隆起而隆起,随着它收缩而收缩,慢慢体会。这种方法在小乘佛教叫“安那般那”,就是出息入息。只要关注呼吸就可以了,关注呼吸时腹部的隆起收缩,这样就会抛掉其他杂念,你的心就会慢慢静下来。

第二层境界是“至人”。“至”就是至高无上的“至”。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到了中古时代(中古比上古近一些),有了至人(“至人”这个词也是出自《庄子》,《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在一定程度上和“真人”差不多),他们德性淳朴,保全大道,与天地阴阳相和谐,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协调,避开世俗的喧闹(原本指离开世俗,到深山老林中去隐修,这在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只要思想上离开世俗、超凡脱俗、保持宁静虚无的心态也是可以的)。积累精气保全神气,神游于天地之间,视觉与听觉能达到八方的极点,这些人能够延年益寿而且保持身体健壮,获得与真人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层境界是“圣人”。这个“圣人”和儒家说的圣人是不同的,儒家“圣人”是最高人格形象,这里的“圣人”是道家第三层境界的人格形象。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huì chē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能够生活在天地和谐环境中,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使自己的嗜好适应世俗的习惯,没有恼怒怨恨之心。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普通衣服,举止不让世俗之人嫉妒,在外不让忙碌的事务劳伤身体,在内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纷扰,以恬淡乐观为追求,以悠然自得为满足,形体不衰老,精神不散失,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第四层境界是“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贤人,可以效法天地大道,遵循日月运行,辨别星辰位置,顺从阴阳法则(“逆从”就是顺从,这个“逆”字原本既有抵触、不顺从的意思,又有迎接、顺从的意思),分别四时变化,追随远古真人的养生之道,他们的寿命也可以延长,但却有一定的限度。

比较一下这四层境界得“道”的程度。第一,从对待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上看,真人是能够掌控,叫“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是能够调和,叫“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是顺从,叫“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是效法,叫“法则天地,象似日月”。第二,从对待自己的行为处世上看,真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圣人是“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贤人是“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第三,从寿命的长短上看,真人是“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至人是“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圣人是“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真人”“至人”都是《庄子》首次提出来的对得道之人的称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淳德全道等都是道家提出来的修炼方法。

《上古天真论》这一篇排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这是唐代王冰整理时挪动的。王冰本身就是个道家,道家重视生命,重视长生、养生,把《上古天真论》放在《黄帝内经》的开篇,表明它的重要性。对于道家,《黄帝内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并且发挥了老子、庄子、淮南子的生命思想和养生方法,成为汉代黄老道家的重要著作之一,被后世收入道教著作总集《道藏》中。

对于不同的季节又应该怎么养生呢?请看《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