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风起洛阳
李周闻香楼一篇《滕王阁序》名传大江南北,天下学子皆想结交此人,但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当然,这只是后话。
而此刻,在闻香楼李周落笔之后,时间仿佛停滞,又有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当暴风雨落下那一刻,各种喝彩声,赞叹声此起彼伏,整个大厅好不热闹,
反观李周倒是比较平静,写完后便回去坐下了,再次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小品着,还边嘀咕道“这酒真的很一般,只有清酒不够浑厚啊”
反观众人,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滕王,终究是见过世面的人,实践它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岸前,又从头到尾把整篇文章看了一遍,如获至宝般爱不释手,口中赞叹道“妙呀妙呀,千古一文,千古一文呐,此文绝对可以流芳百世~”
大厅里有人朗朗上口再次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觉厌倦,回味无穷,其中,词语词藻华丽优美,又不失磅礴气势,前后相接,相得益彰。
连隔壁阁中也听到了书生中念过一遍又一遍的词槽,也被其才华深深震撼,不觉露出微笑,满是欣赏和仰慕。
但如话本剧般,每到此情此景,总会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也就是反派的上场,
此刻的反派,当其然是王大才子,王大才子的内心开始也是比较震撼的,震撼之后又满满的羡慕,内心不觉一个声音
“我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出这种文章来……”
如此这般,羡慕之后便是满腔嫉妒,本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心态,
“对呀,我王大才子名赋一时,方圆百里,人尽皆知,依然写不出这般文章,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怎么可能写的出来?一定是抄来的,对,一定是抄来了……”
到最后他自己都信了,典型的盲目式自我催眠。
思及此处,在一片赞叹声中,王大才子突然开口了:
“这篇文章是抄的!”
声音落下,大厅里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寂静落下,才子们的高风亮节之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李周未开口,各个才子们到为其鸣不平,
“四书五经千字文,经典传记文章词赋,在下通读数遍,但从未见此文章,王才子,你说是抄来的,请问抄自哪篇?出自谁手?”
“对呀,我们整日读书从未见过,特别里面好多词汇还是生平,第一次见,怎么可能是抄来的?抄谁的?”
“对呀,满口胡言,我辈读书人当虚怀若谷,技不如人,当奋勇直追,而非污蔑……”
“我观王兄刚刚也被震撼到了,可见也是生平第一次见,怎能心口不一,满口胡言……”
各种讨伐声不在少数,
连滕王都皱了一下眉头,很是不满,若说才华,和读书篇数滕王是当之无愧,可以说,博览群书,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刚刚依然被震撼到了,可见也是生平第一次见。
而王大才子,听到众多讨伐声,并不着急,反而洋洋得意道:“这篇文章我刚开始震撼,是因为感觉太巧”
故意卖了一下关子,顿了一下,再接着说道:“我前段时间去拜访了一位隐世的高人,谈及新建的江边楼宇,我们二人一时兴起。就想为之写篇文章,我们二人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完篇,而所写文章正是此文…,李周定是也前去拜访过高人,高人拿出文章与他品鉴,谁知他默默记下,今天在此卖弄,若非如此,怎么可能连思考都不思考?飞笔直接写下……前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平时我们只作四句诗词也要润色半天不是吗?”
听到王才子的话,众人陷入了沉思,王太子虽然说的太过巧合,但也不无道理,一时间,众人都陷入质疑,无法判定其左右。究竟谁对谁错?
连滕王已向李周投去询问的眼神,
这时吐槽小酒不好喝的李周没说话,文人岳倒是先急了,
反驳道:“胡说,李周前几日才从山上下来,中途便遇到了我,这几日我们也是一起同行,根本就没有去拜访过什么高人,更没有什么抄袭可能”
“你跟李周一块的,你当然替他说话喽,谁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拜访过高人”王才子的书童反驳道。
“是呀,近人不宜取证,容易维护作假”
这可把文人岳给气的够呛。
“你看看他们,气死我了”一边指着众人,一边回头对着李周说,
李周微微一笑,倒是没怎么慌,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但这个时代绝对不可能有,李周深深知道这一点,
抬起头对文人岳说“稍安勿躁”放下杯子,站了起来,对着王大才子说“你说我是抄袭的?”
“对,就是抄来的”
“你说这篇文章,你也参与了原创是吗?”
“对,我有那高人共同创作,没想到却被你偷来作秀……”王八才子神情傲慢的说道,
李周向前走了两步,继续问道“既然你参与了创作,那你可知文章最后还有无后文?”
见李周问道此处王才子也有点犹豫了,但既然说了,肯定要笃定到底。思考道“这篇文章显然是写完了,不可能再有后文了,对,就是这样,他在框我……”
王才子念击此处开口道“文章自此结尾完结,并无后篇”
李周听完微微一笑“是吗”
随后走到岸桌边,拿起笔,舔了墨,
在文章末尾继续写到: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亲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整首诗一气呵成,如画龙点睛之笔,把整篇文章的核心,全部衬托而出,词句押韵,朗朗上口。
此时,王才子的脸色已经成了猪肝色,众才们也都明白了,究竟谁是抄袭。谁是原创。
写完后,李周又继续喝酒去了,但他不知道的是,过了此夜,他将名满洛阳,又如春风般迅速扩散到了大江南北,一时名声大震,都想见识一下这位叫做“李周”的文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般千古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