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断手
英子今天终于醒了,她庆幸自己今天一下子找到了和刘改常一刀两断的方向感。一直以来,她根本没有把刘改常两年前说的那句话放在心里,除了她从来不“迷信”之外,刘改常的帅气、诚实、靠得住,着实让她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一丁点儿不安分。
那天,刘改常和英子的情感发展到了可以牵手的地步,他们依偎在那棵被柔柔月光穿过树枝的柳树下的那个草坪上,尝到了朋友间的那种亲近的甜蜜。当时刘改常告诉英子,说他长了一双“断手”,英子问“断手”是什么意思,刘改常说他之前也不知道,直到前不久,一个算命先生在倒座庙主动给他看了手相之后,才知道“断手”就是自己两只手的手板心上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过江”的纹路。算命先生说这样的纹路好的一面,是它意味着他这个人今后在生活的路上执着、坚定、有主见;不好的一面则说明他这个人固执、偏激,一旦绝起情来是没有任何人情味的。英子听了之后觉得有些无聊,就毫不经意地让这些话过耳走了。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晚上,英子终于处理完了厅长、处长们安排给她的那一大堆子工作事务,把刘改常还是约到了他们依偎过的那棵大树底下,说是要告诉刘改常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两年多来,刘改常在英子面前可谓言听计从,因为英子对他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道理和出的每一个主意,都是刘改常向往的结局和等待实现的期望。他在心里对英子真的是佩服极了,不知多少次坚定又坚定了他今生一定要和英子走到一起的信念,和她结为谁也不能取代的人生伴侣。关于这个想法,刘改常曾经专门跟他的父母开门见山地讲过,每次把英子引到他家的时候,那两张笑得跟开喇叭花一样的嘴,无不表达着他们对英子的中意和对儿子眼光的赞许。刘改常的爹妈都是县里那所知名小学的资深语文老师,老两口夜里一高兴,不可避免地在私下说起了笑话。他们把苏小妹新婚之夜与夫君妇唱夫随的那段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微笑吹灯双得意,含羞解带两痴情”的佳话,当作有朝一日成为这对新人洞房花烛夜的真实写照。他们不知多少次在喜悦中入眠,也不知道多少次在睡梦中笑醒。总之一条,他们对这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未来儿媳,是十二万分满意的。
英子打开手机微信,正儿八经地对刘改常说,她的舅舅叫她转告他去参加省里即将进行的公务员考试,里面有好几个非常适合刘改常所学专业的岗位。刘改常看了微信内容之后感激极了。这两年,他一直被英子的勇气鼓励着,也一直在一种他配不上已是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她的非议声中,承认着自己与英子地位的悬殊。面对这次好像专门为自己创造而走来的机遇,刘改常下定决心,发誓要去拼命一搏。
英子对刘改常的这次考试无疑是充满信心的,她知道刘改常的功底和实力,凭着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她准确地规划着刘改常的明天和他们的未来。
后来果真如此,年仅二十八岁的刘改常犹如“黄袍加身”,一张耀眼的博士证书和他那能言善辩的口才,让他在一场“招硕引博”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他被地委组织部破格录取后任命为山南县的挂职副县长,一夜之间结束了“满腹经纶何所用”的无奈与困惑,也迎来了壮志可酬的黄金岁月。
三个月后,如日中天的刘改常一反常态地切断了和英子的全部联系,在拉黑英子的电话名单和删除英子的微信名字的那一刻,将与英子近三年来的情感切割,他狠心得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过一样,给英子发出了最后一条微信:
“英子,我一直很忙,今后不想再接收你的任何骚扰。因为你我不仅是天各一方,最明显的是你我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志不同,道不合,现实不允许我再与你延续过去那些无聊的时光。最后一信,并非要你饶恕。”
这种犹如突然从上空划来的一声晴天霹雳,如果回响在别人耳旁,绝对是一件无法接受的极其要命的事情,或许是英子在国家机关受过的多年教育,或许是英子自身素养所具有的内在定力,面对眼前出现的这种异常的情感抛物线,她淡淡地挥舞着长袖,毅然地荡去了刚刚沉落在自己纯洁心灵上的这抹灰尘。她为此感到幸运,庆幸自己在一条冻僵而复苏了的毒蛇面前,还好没有被它咬着,早一点扔掉它或者将它置于“死地”肯定是一种最好的抉择。想到这里,英子笑了,笑得是那么的自然和灿烂,足以让人听得见的发自内心的一串串的笑声像是正好吻合了上苍“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呼应。此时此刻,她并没有“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的失落与抱怨,而是戴着蓝天之下的朵朵祥云,和着迎面而来的缕缕阳光,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英子静静地坐在书房,瞟了一眼她读了好几遍的冯友兰的那部《中国哲学简史》,记起了刘改常向她说过的他生了一双断手的那些话,用辩证的心态看穿了刘改常的本质。她在想,刘改常的这双象征和意味着寡情薄义的断手,不知今后还会断在多少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