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教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19:当孩子说“我不行!”时

别附和孩子自怜的借口,以正向期待培养耐挫力与毅力

孩子们沉溺于自怜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说:“我不行!”这可能是孩子拒绝学习新技能的最佳借口。孩子对父母说:“别指望我做到你想要我办到的事情,我没那个能力。”然而,孩子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我不想做”,甚至是“我不愿意做”。

如果父母接受孩子的这种说法,就相当于默认了孩子说自己没有能力。

父母当然不希望看到这场面。虽然很困难,有时候我们也要逼着孩子勇于面对挑战,不给孩子借口逃避,并坚持对孩子抱有积极乐观的期望。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并承认自己的不安全感。

八岁的本被数学作业题难住了。“我做不出来,”他抱怨道,“这些题目对我来说太难了。”

爸爸很认真地对待本的困难,但毫不理会他的自怜,而是鼓励本再试一试。“还记得去年你做数学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吗?”爸爸说,“你课后向老师请教,我们一起想办法,最后你不也把那些难题做出来了吗?现在你也一定能想出办法的,让我们再一起想想办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容易对孩子产生同情心,但这正是培养孩子毅力的好时机,同情怜悯孩子只会让他们陷入自怜中难以自拔。如果爸爸这样回答:“好吧,本,我知道这很难。别做了,咱们去睡觉!”这样做可能会让本认为自己的确不擅长数学。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不同的学科和活动中培养各项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父母不能认为自身不擅长的领域,孩子也不行,这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果本的爸爸上学时数学成绩也不好,他可能就会降低对本的要求,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无益的。

在什么情况下,父母该提供帮助,什么情况下该忍住不插手,对于父母来说是个难题。有时候,父母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孩子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建立自信心。但在某些情况下,袖手旁观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当孩子陷入困境、不知所措时,父母应该介入,鼓励孩子重建自信心,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任务最开始时帮助孩子,然后逐步放手,鼓励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

是否帮助、如何帮助、什么时候帮助、什么时候停止帮助,父母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具体分析。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帮助,对三岁的孩子可能有益,对五岁的孩子可能就会阻碍其发展。父母必须学会适时介入,适时退出,自始至终对孩子抱有鼓励支持的态度。要让孩子明白:想要获得成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