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海洋油气装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5 张力腿平台

1954年,美国的R.O.Marsh率先提出的采用倾斜系泊索群固定的海洋平台方案被公认为张力腿平台的鼻祖。自此之后的30年是张力腿平台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工程酝酿阶段,各国学者对张力腿平台进行了艰难而又富有成效的研究,并有一批试验平台相继建成。

1962年,英国石油开发公司在苏格兰附近海域30m水深处建造了一个124t的三角形张力腿试验平台Triton,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平台在波浪中运动性能优异,大大推进了张力腿平台相关研究的发展。

1974年,美国深海石油技术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60m水深处安装了一座650t的张力腿试验平台DeepOilX-1,并对其进行了长达5年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波浪中运动性能、张力腿内张力变化规律和海底锚固基础等方面得出了大量有益数据和结论。同一时期,日本、挪威、荷兰、意大利等国的相关海洋工程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张力腿平台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张力腿平台方案。其后,在张力腿平台总体性能、主尺度优化、张力腿内张力变化特性和施工安装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国相关科研机构也密切关注张力腿平台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船舶研究中心进行了将近10年的张力腿平台模型试验研究,为发展我国的张力腿平台技术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1984年,Conoco公司在北海157m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力腿平台,这标志着张力腿平台技术的完全成熟与工程技术化,并正式应用于实际生产领域。此后,在逐步深入的理论试验研究基础上,1989年建成了Jolliet平台,1992年建成了Snorre平台,1994年建成了Auger平台,1995年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混凝土张力腿平台,1998年建成了第一座海星式张力腿平台,1999年建成的Ursa平台将作业水深记录改写为1158m,2001年建成了第一座Moses平台。张力腿平台家族在短短的30年内飞速发展,将人类开发海洋的脚步不断向前推进。目前世界上在役和在建的张力腿平台共有21座,其所在的生产区域从北海和墨西哥湾到西非沿海,再到东南亚海域,已逐步扩展到全球各大海上石油产区,在人类深海采油领域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