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控制:不持观点的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泡沫不可或缺

一、乐观繁殖

经济泡沫具有典型的重复性,经济学不应该寄希望于泡沫会最终消亡。

历史上资产价格大幅超过其基本价值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对于是何种经济力量制造了这些泡沫,长期以来经济学家鲜有共识。近年来,很多观点将泡沫的源头认定为货币,这是不完整的。

泡沫总是发生在科技创新时期,由于新技术推动下的市场预期是正向积极的,人们会不自觉地高估资产的价值。积极的心态一定会高估价值而推动价格上升。这种描述正确地表达了泡沫的一种来源。

市场上总会存在着异质信念,也就是同时存在着乐观者和悲观者。而做多和做空一项资产的成本是不对称的。事实上,市场上乐观者的观点比悲观者的观点表达得更为充分。因为乐观的情绪会给出美好的愿景,人们也更愿意选择,所以一般情况下,市场价格上涨的概率就会大一些。

有人把这种情绪的影响称为理性泡沫,他们认为理性泡沫以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为特征。投资者满足于以当前价格持有资产,因为他们相信,泡沫破灭的风险可以从预期的价格增长中获得补偿。市场上更多的人是乐观的,广泛唱多的结果有时就是预期的自我实现。

罗伯特·J.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中阐述:“泡沫源于放大了诸多最初诱因的价格反馈机制。”泡沫的产生是有诱因的,随后市场价格信息不断被放大,反馈回去后又形成更多的乐观情绪,这就是系统的自我繁殖、自我膨胀。

在价格膨胀到达一定程度时,市场的其他力量开始显现,系统进入自我调节阶段,多种力量经过信息系统的“比较、权衡、震荡、调节”逐步归于平衡。泡沫的影响力被其他力量大大削弱了,但价格不一定能够回到原来的水平,往往会在一个新的高度稳定下来。

这种结果会让更多的人相信理性泡沫的预期。

通常观察泡沫的方法是观察某些指标的变化,看它是否严重偏离其历史正常水平。比如,股票要看市场上股价与收益的比率,即市盈率。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纳斯达克的市盈率就严重偏离了历史正常值。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先生曾经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新范式”,在这种范式下,收益率将会继续提高。然而,最后的结果是股市泡沫破裂,股价大跌。

观察泡沫指标看似简单明了,但不同背景下适用的工具和算式也是不同的。历史数据非常重要,现实数据的可持续性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也会影响评价结果。

所以,泡沫测度更宜选择动态的、系统的、宏观的评估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学式的精准,因为那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