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好用的代币制

有个妈妈跟我咨询这样一个问题:为了鼓励儿子爱劳动,她每次都是用钱来奖励。比如说扫一次地给多少钱,擦一次桌子给多少钱,考100分给多少钱。但是妈妈现在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儿子干什么都讲钱。有一次妈妈去商场买了很多东西,想让儿子帮她拎一点。儿子说:“你给多少钱?”更生气的是,妈妈出去旅游,男孩子不愿意照相。妈妈要求给他照张相,他也会说:“照张相,摆个pose你给多少钱?”妈妈很苦恼,觉得养了个白眼狼,自己这么辛苦地付出,孩子却什么都跟自己讲钱。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用金钱来奖励孩子,觉得特别有效。一个妈妈告诉我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她便每次给孩子一块钱,孩子就弹琴半个小时,觉得很有效果。一个妈妈告诉孩子如果考到年级前30名,就给他买个手机。可怜的孩子,为了考前30名,自己能力又达不到,居然去作弊。在生活中我们用金钱去奖励孩子的这些手段,短期看是有效的,长期一定是行不通的。

有的家长这样认为:奖励就是给孩子买他想要买的东西,例如零食、玩具,给孩子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孩子下次再出现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心理学家们多年的观察实验,发现孩子更注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过多物质上的奖励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奖励的东西上去,而不是父母希望的行为上。

著名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召集一批被试者,让他们解答一些有趣的智力题。最开始所有人都没有奖励。后来研究者把被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每解答一道题,就可以获得1美元;另一组没有报酬。再过一段时间,研究者告诉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可以休息也可以继续解题。

实验结果表明:得到报酬的那组人,在付费期间确实是非常努力的,但是很少有人在休息的时候还解题,这说明他们对解题的兴趣减弱了。而始终没有获得报酬的那部分人,休息时候在解题的还是很多,说明他们自身对解题的兴趣在增加。

心理学上把这个规律叫“德西效应”。额外的奖励,改变了人们做这件事情的动机,从最初的在这件事情中体验乐趣,变成为了获得奖励而付出努力。

所以,奖励孩子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包括赞美的语言、鼓励的表情和眼神,看一场电影,带孩子参加喜欢的运动如骑自行车、爬山等,送他一本喜欢的书,出去旅游等等。但是低年级的孩子需要适当的物质奖励,如低年级的老师会常常奖励一些铅笔、橡皮擦、作业本等等。

物质奖励可用延迟满足的代币法。“代币法”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延迟满足的行为疗法,通常对于低年龄孩子效果显著。“代币”就是为真正奖励物找到“临时代替物”,如“小红花”“红五星”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些“代替物”最后才能“兑换”孩子想要的实物奖励,如10朵小红花可兑换“看电视半小时”,50朵小红花可兑换“去游乐场玩半天”等。“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时满足,需要孩子将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再满足。这就利于“习惯”的形成,使合理行为有意识地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也可以使合理行为得到一定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家长常疑惑用了代币制的方法,却没有效果。没有效果的原因,常常为以下几种:

不坚持。代币制实施过程中家长要坚持,不能随意改变目标,一个目标的达成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有许多家长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有很大的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失去继续执行奖励办法的耐心,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目标太多。目标或要求不能过多,最多不超过两个,要求太多,每一个要求都要去做到,孩子会应付不过来,所以就坚持不下来;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目标太高,难达到。制定目标要合适,逐步提高。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既不要急于求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开始时,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讲15分钟,就给予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能认真听讲20分钟给予奖励。每次奖励都要使一个行为持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提高要求,这样可以稳步地前进。孩子可能每次做作业只能安静半个小时,但是你突然让他安静学习一个小时,这个目标就有点儿高;如果孩子平时考试只能考85分,你突然要求他考95分,这个目标也许就不合适。如对一个成绩一般、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可以制定为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端正,得小红花一朵;语文、数学作业错误较少,批改得良,得小红花一朵。而不是马上要求孩子作业得优。如果行为目标很难实现,孩子就会丧失尝试的兴趣。

目标不具体。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具体并给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你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而应该说“上课积极发言、做作业时不要玩玩做做”等具体的要求。

没有有效的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要求一定要进行惩罚,而不是做不到就算了。但是惩罚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愿意接受的。家长惩罚孩子的时候常常都是责备、打骂或者罚站,这些惩罚对孩子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选择对孩子有益的惩罚,比如说孩子不喜欢运动,我们可以选择跳绳100个或者跑步5圈等等,同时在这个惩罚当中给孩子一个选择。虽然都是惩罚,但是这个惩罚相对来说是孩子愿意的,这种感受就会好很多。

每周不总结。每周都要总结哪几天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原因是什么,下个星期怎么办。

奖励的不是孩子最想得到的。对孩子的奖励物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孩子达到目标就一定要兑现,但奖励物不要是金钱,而是有益的活动或有用的书籍、衣物等,不把金钱和打电脑游戏作为奖励。家长常常把打游戏作为奖励,平时不鼓励孩子打游戏,但是又把它作为一种奖励,导致孩子搞不清楚打游戏是好是坏。

奖励不及时。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