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孩子,你想哭就哭吧

一个妈妈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家是个男孩,特别爱哭,一点儿小事情就哭。我很担心,一个男孩这么爱哭,长大以后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孩子,妈妈充满了担忧。所以孩子哭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不要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点儿小事情就哭。

我曾经见过一个可爱的五年级孩子,因为有自残行为,父亲带他来咨询。据父亲介绍,孩子成绩还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以查资料的名义,偷偷地玩电脑。家里的奶奶管不住,爸爸也经常不在家。说他骂他都不管用,这段时间还有自残行为。我问孩子:“你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会采取这种方式伤害自己的?”他说:“我很生气的时候。”我问他:“你一般是什么时候很生气呢?”他说:“爸爸打我或者骂我的时候。”“那你以前生气的时候怎么办呢?也是这样吗?”他说:“以前不,我以前生气的时候我就摔杯子,砸电脑。”“那现在呢?现在你不砸了吗?”他说:“我砸电脑,摔杯子,爸爸不让,而且还要狠狠地打我。”孩子的愤怒没有地方宣泄,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以引起父亲的注意,让父亲不敢再打自己,同时,也宣泄了心中的愤怒,可谓是一举两得。孩子被压抑的情绪,会憋在心里,找个机会转移到其他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迁怒”。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哭,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哪里走呢?难道他遇见不开心的事情还要笑吗?在成人世界里我们不以为然的事情,在孩子面前都是那么的重大,哪怕没有吃到一口苹果,他都会伤心。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般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从小生气、愤怒、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常常不能接纳,还指责批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理性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如果他的负面情绪总是被否定、被制止,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常常有这些“不好的东西”?是不是我有问题?这种自我怀疑,将会潜伏在孩子的思想里面,一直带着它慢慢成长。这种情绪问题被孩子深深地埋在心底,长大了以后它就可能从哪个地方冒出来或形成他们性格深处的自卑回避和不懂得爱自己。父母能接纳孩子的正确表达,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孩子这么爱哭,一言不合就要哭鼻子呢?从进化的角度,当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幼崽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不能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办呢?他们会通过大声哭叫,来通知同伴,尽可能获得帮助。孩子在生命早期,不能说话和行走的时候,饿了、渴了、尿布湿了、累了、无聊了时的哭泣都是在发出一种求助信号,需要妈妈的帮助和爱护。再大一点,他们摔倒了、受伤了还是会哭。这并不是他们不坚强,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希望妈妈能够来帮他排除危险。身体上的伤痛不舒服,孩子会哭;心里难过委屈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会用哭来发出信号,来解决自己的不愉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在家长面前喜欢哭,是给予我们信任的表现,也是等待我们表达爱意的机会。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只有在亲密的人面前能哭。那是把自己的脆弱,展现给对方,希望对方能给我们温暖。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把最真实、最感性的一面给我们,如果我们是压制打击的,那么就相当于拒绝跟孩子表达爱,拒绝表现对孩子的支持。

允许并接纳孩子哭,其实也是对孩子的情感接纳。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哭和笑,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已经麻木到连哭的能力都没有了,那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压抑,多么千疮百孔。

我曾经咨询过一个初三毕业的孩子,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全年级前十名,但孩子在初三这一年因头痛开始断断续续不上学。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孩子为什么不愿去学校。妈妈的说法是,孩子从小一直都很听话,自己愿意学,特别有上进心。这个孩子去过精神科医院也去过咨询机构,到我这咨询的时候已经吃了两个月抗抑郁的药,觉得没效果。通过对孩子咨询,我发现这个孩子从小就积压了很多情绪,没有地方宣泄。他跟我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同学就欺负我,所以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考个好初中,上了好初中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了。”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特别努力,也如愿进了一个重点中学。我问他,小学同学欺负你的时候妈妈怎么说呢?他说妈妈很少在家,妈妈很忙。妈妈要说也就是说:“没关系的,同学跟你闹着玩的。”到了中学他成绩很好,经常问老师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老师就会说:“这个中考不考,你不用钻牛角尖。”几科老师都对他说过类似的话。所以孩子感到老师鄙视自己,开始断断续续不上学。同时对老师的不满,他也从来不会对父母说。因为生活的经验告诉他,妈妈一定会跟他说没有关系的,老师都是为你好。从小学被同学打,愤怒没地方宣泄;上了初中,感觉自己被老师鄙视。这种愤怒没有办法说出来,所以他以头痛、不上学的方式来表达。

当然,我承认孩子哭对于家长的耐心和情绪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孩子两岁以前,生理原因的哭闹多一些,随着他们长大,会因为各种事,在各种场合哭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绪。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所以,孩子具有“哭”的权利,不应该被否定和强行制止,不应该被压抑。让孩子自己认识情绪、体验情绪,大人不必急于安慰、不必急于解决问题,允许孩子和情绪“待一会”。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明白,即便是生气、伤心、恐惧、嫉妒这些负面情绪,这本身也不是一件“错”事,这是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可以接纳它。同时,体验的意图在于,要学会辨清自己的情绪。孩子哭也许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这件事本没有错,只是我们内心不能接受而已。我们不喜欢孩子哭是因为在成年人的生存法则里,哭是一件没有用的事。我们不允许孩子哭,是因为哭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想要玩具,哭也不能买;摔倒了,哭也还是会疼。可是,哭是没有用的,难道笑就有用了?没有任何理由,用“有用”去衡量一种情绪。当我们跟孩子说出“哭没有用”的时候,本质上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也是对我们自己情绪的不接纳。哭和笑一样,都是人最正常的情绪,没有对与错之分。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是一种纯真,也是一种幸福。可能在成长经历,或者生活中,我们被告知哭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哭声被压制,所以我们也不能接受孩子爱哭这件事。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关注哭这件事本身,而要去关注孩子哭闹背后的真实需求。

我们要对孩子说的是:孩子,你想哭就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