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存诗最多的诗僧
中国存诗最多的诗僧,是近代僧人敬安。
敬安(1851—1912),湖南湘潭人。俗姓黄,名读山,字寄禅。因曾于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烧残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故自号“八指头陀”。其人出身农家,少孤家贫,天资聪慧,好学不倦。十八岁出家于湘阴法华寺,赐名敬安。曾主持过多家寺院。辛亥革命后,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成立,被推为会长。民国元年(1912)病逝于北京法源寺。
二十一岁时,敬安到岳阳探望舅父。某日,游览岳阳楼,有人分韵赋诗,他纵目四顾,水天一色,不觉吟了一句“洞庭波送一僧来”。诗人郭菊荪赞之“语有神助”,劝其学诗,并授以唐诗。二十五岁到杭州,即以城名为题,吟成一诗:“欲把杭州当橘州,闲身到处便勾留。此生不作还乡计,饱看湖山到白头。”音律格调已相当成熟。三十岁时,在宁波刊刻诗集《嚼梅吟》,名闻海内。以擅写白梅诗,而有“白梅和尚”之雅号。三十四岁时回湖南,先后主持几大名刹。这期间,常和碧湖诗社社友王闿运等名士往来,并和各地名家唱酬投赠,诗学日精,诗名大振。三十八岁时,《八指头陀诗集》十卷本刊行,并将自述出家行脚及学诗经历附于卷后,被梁启超誉为“当世第一流诗僧”。
敬安存世诗作近两千首,在我国诗僧中首屈一指。作品题材广泛,而以忧国忧民之篇为重,是著名的爱国诗僧。不少诗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敌精神,谴责了投降派丧权辱国的丑行;更多的则是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文化的赞颂。诗作各体兼备,尤以近体格外老到。早期作品多呈自然,豪放雄浑;中晚期多呈高淡,深沉悲壮。在诗坛与苏曼殊齐名,同为近代两大著名诗僧。
敬安遗稿由近人杨度编次成书,于1919年刊行其诗文十九卷。湖南岳麓书社1984年出版有《八指头陀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