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满绣坊来了位扶贫书记

2018年1月,盛京满绣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推开绣春秋满绣坊的门,刘胜伟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失业保险部副部长,现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招束沟镇拉各拉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因为一个极特殊的机缘,和满绣坊的陈雪莲老师有了一面之缘,来这里给村里的妇女找点活儿干。

“我们村有8个自然屯,870户,将近3000人,全村70%以上的土地是低山丘陵,86.5%的地耕在25度坡以上,地力瘠薄,漏水漏肥……”

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继续着自己的诉求:“我的村子里有大量的妇女,除了种地,没有别的门路,农闲的时候没什么事儿干,家里又有老人和孩子,也不能出去打工。能不能把您的绣花技艺教给农村妇女,你这里有活儿的时候,让她们在家帮着绣,也能挣点钱。”

杨晓桐看着刘胜伟,直接拒绝了他:“盛京满绣,是家传的手艺,传内不传外。”

这个理由没有商量空间,刘胜伟只得离开。

过了几天,刘胜伟又来了:“看陈老师的朋友圈了,你们不是在做公益培训吗?”

“是在做。但只是做满绣的文化推广,同时做一些技艺的培训。”“农村妇女也能学会吧?”

杨晓桐只得如实相告自己的担心:“能是能。但你是一个官员,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过几天你岗位调整了,我们合作的事儿就撂那儿了,之前的工作就成了花架子。我不想浪费时间。”

走过那么多苦难,杨晓桐最为珍惜的就是时间。

杨晓桐继续说着自己的担心:“刺绣,讲究的是细节,总是要口口相授。学,好学,后面的提升是一针针绣,一针针教出来的,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村里的人又不能到我这里干活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和一群素不相识的妇女,怎么交流,谁来管理,绣出来的绣品不合格怎么办?绣品要绝对洁净,不能有污渍,不能有异味,怎么做到?”

工作中的困难,当然是越想越多。

为了打消杨晓桐的顾虑,刘胜伟做了两点承诺:一是要把盛京满绣作为事业来做,争取政策扶持,对企业负责;二是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学到技术,到车间就业,统一管理,对贫困群众负责。

杨晓桐望着现从阜蒙县赶来的刘胜伟,被他的“两个负责”所打动。但下决心做到做成,还有很大的距离。

刘胜伟一面劝说杨晓桐在拉各拉村建立满绣车间,给留守妇女提供工作机会,一面协调各单位,在招束沟镇召开了村民劳务输出洽谈会。2018年3月17日就要召开的招聘会,却在召开的三天前,突遇大雪加小雨。为了保证洽谈会的顺利进行,刘胜伟徒步五个小时,赶到能打到车的沙拉镇上。

在驻村日记里,刘胜伟写道:

3月14日晚上,突降大雪加小雨,造成3月15日路面结冰无法通行,着实担心招聘会无法按时举行。早晨,招聘会上使用的《企业招聘岗位信息手册》还没有运送到招束沟,按照原计划由单位司机运送材料已不能实现,我决定自己回沈阳,把材料拉回来。

早上8点,我从招束沟出发,步行5个多小时到沙拉镇,打车赶到阜新火车站买好票,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回想今天的历程,确实艰辛。妻子说我有点傻,我却认为那是执着,是对事业的一种追求和担当。

第二天清晨,刘胜伟护送这些宝贵的材料返回招束沟,保障了招聘会如期举行。招聘会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共有230家企业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有1500人参加应聘,签订意向364人,有贫困户41人实现就业。

忙完了村民劳务输出招聘会,刘胜伟又连夜开车回沈阳,继续商讨满绣扶贫的事。着急赶路又怕疲劳驾驶出问题,刘胜伟给儿子打了电话报行踪之后,准备在加油站眯一觉储备体力。没想到这一觉睡了将近六个小时,再睁开眼,天已经放亮。

刘胜伟为扶贫攻坚做出的努力,也在无声地说服杨晓桐。杨晓桐终于同意合作建设“盛京满绣技艺传承扶贫车间”。

杨晓桐、刘胜伟,两个人反复探讨,终于基本确定了盛京满绣扶贫车间的管理模式和细节。

驻村书记在村里负责建设满绣扶贫车间,选拔村民前来沈阳总部培训,再和总部的老师一起回乡对当地的农村妇女进行全面教学。建立管理微信群,所有的绣娘进群接受线上管理,早点名,晚点名。每天绣的作品用手机照相,上传到群里接受总部老师的检查和指导。绣品的原材料和成品,由快递邮寄,专人负责。为了保证绣品质量,没有污渍汗渍,没有破损,没有异味,绣娘在配有空调的车间统一绣活。

就这样,盛京满绣开始了一条散发着艺术芬芳和文化自信的扶贫之路。

苦过的人,才能懂得正在经历苦难的人。12岁就失去长辈的护佑,杨晓桐对于别人的困境,感同身受,也希望自己在有力量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一起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