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二):春秋战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孔子的观点

孔子思想的根本是“仁”,也有观点认为是“忠恕”(宋代大学者朱熹解释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论语》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就是以诚意与人交往,“恕”就是宽容。这样做的基础是把自己和他人作为同样的人,认同彼此的人格,这也是作为“社会人”的觉醒。

这是一个不分贵族和百姓的通用原则,在孔子看来,倒不如说,应该通过是否掌握了这个原则来区分不同的人。《论语·里仁》里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指的这一点。孔子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接近这个“义”,也就是原则,这里包含着孔子作为教育者的根本思想,也是在提倡教养的必要性。后世所说的“读书人”的产生,在孔子成立的儒学团体中就已经有了萌芽。因此孔子所认为的掌握这个原则的君子,并不是单纯凭借特殊技术和知识从事工作的实务者。

这种对人的理解当然不是孔子突然就思考出来的,而是继承了上一章所说到的子产和晏婴等前人的思想才总结出来的。但无论是子产还是晏婴,因为出身贵族社会,所以都和一般的下层百姓之间有隔阂。可是孔子超越了这条界线,把是否掌握了原则作为评判人的标准,这是因为孔子属于凭实力新登场的士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