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二):春秋战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祭祀飨宴文化

西周王朝的政治特点是祭政一体(政事在神灵和祖先的意志下执行,政事和祭祀被认为不可分割。古代很多国家都曾是这样的)。当时,各地分散着小的邦国,周室一族和功臣被分封到这些邦国,所以周和这些邦国的关系就好比本家和分户的关系。分户有义务参加本家主持的祖先祭礼。周王室作为本家在举办宗庙祭祀时,会召集分户的诸侯们,并给每人分派适当的任务,与他们密切保持联系,进而确认诸侯对宗室的忠诚。这种以祖先祭祀为媒介,统合政治的方式就是祭政一体,用现代的说法就是神权政治(theocracy。皇帝或者王由神赋予权力,代替神统治国家的思想)。

到了春秋时代,随着周王室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变得淡薄,诸侯逐渐丧失了对宗庙祭祀的信仰,这也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趋势。但是,正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到国家大事,还是祭祀和战事,这种西周时代的风习还根深蒂固地残存着。比如,即使东周王朝已失去了实质性的中央集权统治能力,列国依然承认周王室是本家,也就是宗主的地位,东周王朝仍在理论上保持着支配全部土地的传统权威。

虽然春秋列国相互之间展开着白热化的权益斗争,但是对抗的诸国还会围绕宗庙祭祀汇聚一堂,也就是举行会盟。在集会时,有一项习俗是诸国大臣们各自主张本国所拥有的传统权利。在进行这种主张时,会遵循一些古代的惯例作为依据,在周王朝祭祀中,各国的职务和排序以及各国建国等典故来由都可以成为很有分量的论据。通晓这种宗教仪式、礼仪制度的人们被奉为思想界的权威,被誉为头等外交官。各国代表们搜罗所有记忆,滔滔不绝地陈述历史故事。

祭祀大典顺利结束后会举行盛大的酒宴。那些谙熟典故来历、古典造诣精深、素养丰厚的人作为杰出的外交官,在酒宴上也备受赞赏。他们从背诵的《诗经》(据传是孔子编纂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北方举行祭祀宴会的诗歌和地方民谣等,是儒教经典之一)中选取与当时场景相符的诗句在席上吟诵,以此象征性地说明自己的立场。春秋时代的文化可以说是飨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