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向江汉地区的传播
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主要体现在传播到汉水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仰韶、龙山型村落文化上,以湖北京山屈家岭为代表。汉水在湖北汇入长江中游,湖北的气候与日本相近,而与干旱的黄河流域截然不同。因此,这个地区的发展是从江边开始的,随后逐步砍伐树木,扩展到了周边地区。
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的各种器型
屈家岭遗址就位于江边,共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出土了彩陶碎片,还有相当多的臂环,属仰韶类型的村落文化;还出土了三足器,多带圈足,有些陶器的盖子也带有圈足,龙山文化类型的特点十分明显。
屈家岭陶器
屈家岭带彩色纹样的纺锤车
到了上层文化,依然存在大量煮肉用的三足器(鼎)和盛放食物用的三足器(簋),也有很多带有圆形圈足的食器。此外,还出现了高脚盘(豆)和壶。这些出土器具均制作精良,属于粘土质的陶器,呈黑色或者黑灰色。
上层、下层中均出土了大量纺纱用的纺轮(均为陶制,圆形片状,中央有小孔,插入缚杆后用力转动,纺轮便垂下)。上层出土的纺轮虽造型简单但有彩绘。江汉流域的襄阳自古就是绢织物的有名产地,也许当时的人们便掌握了养蚕的技术。安特生博士曾在辽宁锦西沙锅屯的山洞中发现了石灰岩的小型石刻,这些仅数厘米的细长型石刻稍有弯曲,上面还能见到分节。安特生认为这些石刻应是蚕的象征。如此看来,当时的人们应该掌握了养蚕、纺蚕丝的技术。据此,也可以认为屈家岭出土的纺轮是用来纺蚕丝的。
蚕形的装饰品
蚕能改变形状,象征着重生。仰韶时期石灰岩制(沙锅屯洞穴出土)
当然,蚕是上天的馈赠,也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从树林中收集了野生蚕,然后取得了蚕丝,并纺成织物。不过无论如何,蚕丝衣料不可能用来在劳动时穿,人们平时只能穿麻织品。也就是说,当时的蚕丝并不用于人们的日常衣物,而是某种节日的礼服或仅供某个特定阶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