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彩陶到黑陶
从仰韶型村落到龙山型村落的发展十分平稳。稻、粟、黍的种植,猪、牛、羊的饲养都传承了下来,农耕技术和衣食住等生活方式也没有太大变化。如果要说变化的话,那就是狩猎、捕捞减少了,人类生活更多地依赖农耕。
村落规模能够平稳扩大,当然是因为人口和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飞禽走兽的栖息地相应减小了。当然这与狩猎工具的进步也有关系。
但是,那种带有美丽图案的红色陶器为什么会发展成没有图案的灰黑色陶器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从外观上看,从图案精美的红陶到没有图案的黑陶,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但是,从烧制工艺上看,这只是从氧化气氛到还原气氛的改变。随着人们烧窑技术的提高,最初那种原始的陶器逐渐获得充分烧制,空气(氧气)的输送量逐渐增大,世界各地都制作出了精美的红陶。日本绳文陶器到弥生陶器的变化也是这样的。
仰韶型窑(上)与龙山型窑(下)的比较
但如果要将陶器烧制得更加坚固,除了增加烧制时间别无他法。因此,人们不再拼命输送空气增加燃烧温度,而是给窑加上盖子,盖子上浇上水,制造不充分的燃烧。陶器在还原反应下变成了灰色,或由于吸入煤灰变成黑色。这就是从红陶到黑陶的物理变化过程。在日本,这种变化体现在从弥生陶器到须惠器的变化上。(日本的陶器是从黑褐色到红色、灰色,基本与中国的粗质陶器、彩陶、绳席纹陶器相对应。)日本的陶器烧制技术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影响,情况稍复杂,变化也更大,但中国是靠自己的技术发展,窑的结构基本无变化。
伊朗也有黑灰陶器,是在厄尔布尔士山以北、里海沿岸的希亚以及图兰史前遗址中发现的。那里除了黑灰陶器,还出土了人形赤陶,另外还有一种陶器颜色黑亮,外部还有刮刀划出的图案。这些陶器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有些古老。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姆拉什和阿塞拜疆也出现了陶器,红陶和黑陶各半。公元前1000年的印度也有北方黑色磨研陶器(North Black Pottery,分布在恒河流域的特殊黑陶)。
有少数学者致力于研究这些陶器与中国黑陶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只能留待以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