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动力:工业设计标准及其中国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工业设计标准研究缘起

二 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本书以家电行业设计实践为切入口,最终将研究重心指向“基于完整的国家设计创新系统理念的中间层次工业设计技术”,针对构成这个技术层次的评价体系、标准战略、原型研发等内容,尤其集中于“评价体系”与 “标准战略”的制定等内容,结合相关设计实践进行理论探索。

❑ 目标与界限 

在世界各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当下,工业设计标准的研究正在众多领域中展开。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工业化体系成果积累深厚的国家,相关的工业标准、材料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以及适用于各种不同年龄段、各种生理对象以及职业对象的人的技术应用标准,都已经有大量的、可实际应用的标准案例。其中每种类型、每个项目的标准化条例都可展开内容丰富的研究。同时这些标准往往还是材料专家、工艺专家、市场专家甚至法律专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与标准化工作实绩相比,我国在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方面的工作存在明显差距。而有关研究更需要立足于当下的条件从基础性认识开始。因此,本书作为工业设计标准的工作原理与战略认识的基础研究,并没有针对专项专门的工业设计标准化内容进行论述,而是将整个标准化工作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基础性的探讨。本书也没有就某个具体领域、具体工业设计标准项目进行论述说明,而是仍然着眼于工作原理与基础性构建的要求展开,这也是本书展开研究内容的界限。

❑ 路径与方法

本书从当下工业设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切入,围绕什么是标准与标准化理论、什么是工业设计标准及工业设计标准战略、什么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标准化战略选择、什么是中间层次的工业设计技术及它与国家创新战略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基础问题,形成关于中国工业设计如何通过发展中间层次的工业设计技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若干案例的引入及分析,尝试建构工业设计标准制定的基本工作程序与方法。

论述过程中,本书除采用常规的文献分析、国际比较、实地考察等方法之外,强调并努力实践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并综合以上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文献研究是通过对各个时期文献资料内容的梳理、比对,从时间维度上展开的纵向研究,对标准、标准化以及工业设计标准的理论发展以及思想脉络进行梳理,探讨其基本内涵以及趋势规律,以此提炼出“工业设计标准”设计的基本要素,形成“工业设计标准”建设的工作概念和原理性内涵。

在国际比较中,笔者走访了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MIT等机构,考察并收集了若干国内外工业设计标准制定的典型案例,并初步锁定英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共四个国家的工业设计标准实际案例进行对比研究,论证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战略的不同特征及有效性,发现可供我国参考的制定工业设计标准的流程和方法。

实地考察是笔者在主持相关工业设计标准研究项目中付出精力最多的工作内容,该研究展开以来,笔者重点针对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中标能效集团、青岛工研院、安徽扬子集团、广东美的集团、合肥惠尔浦中国等单位展开走访调研,考察了这些国家机构、研究单位及工业设计企业的标准制定及品质管理方面的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工作程序、标准实施、品质管理、员工意识等方面的现状及隐含问题,形成研究工作的内容资料。

在进入实验研究过程中,笔者主持并制定了本单位工业设计标准实验室建设方案,并主持了“色彩工学实验室”“人类功效学实验室”“视觉实验室”“声音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UI交互实验室”“用户体验实验室”“舒适性研究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工作室的筹建及实验工作的流程,同时对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进行了研究,形成构建工业设计标准实验室的技术规范;通过高精准控制的实验室研究方式,在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业设计技术实验室条件之下,采用科学和规范的实验方法,结合用户体验研究,对多个项目中的工业设计标准内涵及技术指标进行验证、采集、证伪以及文字归纳,探索建立工业设计标准技术体系的规范流程及论证方法。

❑ 内容与框架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我国标准化战略各阶段的目标以及战略趋势研究。该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1.关于标准和标准化理论。该部分梳理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标准化”以及相关概念的定义。比如标准版本中涉及的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的对象、目的、层次等。与本研究内涵形成交集的问题点在于,虽然标准化理论已经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但现有的“标准”理论大多仍然局限于技术标准、生产标准与物理标准,而要将“工业设计”的内涵纳入“标准”理论,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找到如何将人文性、感性的内涵融入“标准化”的技术语境之中。

2.关于“工业设计”以及“工业设计标准”的理论梳理。该部分内容涉及“工业设计标准”的概念界定,需要阐释清楚“工业设计标准”和作为消费者的“人”以及作为设计者的“人”的多维关系,并且阐明工业设计技术指标中技术与人的关系、审美与人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等。

第二部分:关于工业设计标准化战略是否有效以及标准化战略如何融入国家创新战略的研究。该部分内容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1.关于“工业设计标准”的战略选择。通过比较研究各个国家的设计战略,阐释工业设计标准的战略选择与各个国家发展设计的战略选择的适配性。国情不同,工业设计战略选择也有所不同,但是,工业设计标准在国家创新战略中有其独特的支撑作用。

2.关于“工业设计标准化战略”是否有效的研究。通过工业设计标准的案例比较,分析工业设计标准的作用、价值,以及其在促进创新方面的有效性。

3.关于设计标准化战略与国家创新战略融合路径的研究。

第三部分:以我国家电行业的产品设计为例,探索工业设计标准制定的程序与方法。该部分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1.阐释工业设计标准的制定原则。标准本身是理想化又强调现实性的、是制度化又有可操作性的、是标准化又有妥协性的,决定这一切的根本,取决于它与设计标准的使用者的现实关系。并强调:归根结底“工业设计标准”旨在通过工业设计手段建立产品和人的适度关系。

2.阐释工业设计标准的制定方法。该部分内容研究工业设计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工作流程,包括对研究体系、指标体系、评估体系等的分析及阐述。对研究体系的论证包括:工业设计标准研究的范围、流程、方法、环境(实验室、软硬件)。其工作流程包括:定义目标市场和目标人群—理想产品原型开发—设计标准参数化—指导企业开发。对指标体系的论证包括:工业设计标准的指标构成,主要针对工业设计标准的技术要素。分为可量化的标准指标和定性的标准两大类。对测试体系的论述包括:针对工业设计指标要素的具体评估方法、可量化的指标评估方法,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采用实验室检测手段,详细制定标准的技术参数。最终以上面两种评估方法取其权重,等等。


[1]约翰·赫斯科特.设计,无处不在[M].丁钰,译.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10):1.

[2]约翰·赫斯科特.设计,无处不在[M].丁钰,译.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10):2.

[3]约翰·赫斯科特.设计,无处不在[M].丁钰,译.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10):22.

[4]赫伯特·A·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M】.杨砾,译.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5]赫伯特·A·西蒙.设计科学:创造人造物的学习【A】//马克·第亚尼著,滕守尧等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6-131.

[6]Tufan Orel .“自我时尚”技术:超越工业产品的普及性和变化性【A】//马克·第亚尼,滕守尧等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6-80.

[7]赫伯特·A·西蒙.设计科学:创造人造物的学习【A】//马克·第亚尼,滕守尧等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6-131.

[8]维克多·马格林.人工制品的政治学[C]// 许平,周博主编.设计真言[M].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0:1116-1134.

[9]维克多·马格林.人工制品的政治学[C]// 许平,周博主编.设计真言[M].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0:1125.

[10]安东尼·吉东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11]Printed Circuit Design. May 1997. 14, 5. ABI/INFORM Complete pg. 11.

[12]丹尼尔·F·库法罗,等.工业设计技术标准常备手册[M].姒一,王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3]特里·马克斯,马修·波特编.好设计[M].张婵媛,译.山东:山东书画出版社,2011.

[14]Donald A·Norman著,未来产品的设计【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5]柳冠中.设计的美学特征及评价方法[J]. 美术观察,1996(5):44.

[16]柳冠中.设计的美学特征及评价方法[J]. 美术观察,1996(5):46-48.

[17]柳冠中.设计的美学特征及评价方法[J].美术观察,1996(5):46

[18]潘萍,杨随先. 产品形态设计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3(10):37-41.

[19]于建新,杨茂生.产品造型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科学,2008(10):59-63.

[20]王敏.产品造型设计的AET三维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3(12).

[21]沈杰.从设计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工业设计的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9:304-306.

[22]Yun-Yong Hwang etc. 2008 PALGRAVE MACMILLAN 1350-23IX BRAND MANAGEMENTVOL. 16, NO.3, 195-212 DECEMBER 2008:196-199.

[23]王金玉等.国外标准化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世界标准信息,2003,2:4-11.

[24]王金玉,等.国外标准化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世界标准信息,2003(2):4.

[25]房庆.中国标准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3):4-7.

[26]陆江艳.比鸡蛋更完美——设计标准原理及其架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09(5).

[27]王继成.工业设计与标准化[J].工程图学学报,1993,1:102-106.

[28]张段斌,赵玉.机械产品及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78:103.

[29]王继成.工业设计与标准化[J].工程图学学报.1993(1):102.

[30]Robert.W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in engineering design. Design News[J]. 2000,7; 55, 12;ABI/INFORM Complete pg.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