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组织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选择塑造组织

2017年8月3日,华为南京研究所一个注册名为“warknife”的员工,在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帖,举报IT(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NUI业务数据中,所使用的代码与某代码托管平台上的某项目代码雷同,并怀疑是公司项目的代码外泄,或是公司项目抄袭了别人的代码。因为心声社区是匿名社区,该员工除了在心声社区揭露事情真相外,又在华为内部技术交流网站3ms上留言举报,这样一来,他的身份就曝光了。这名员工叫梁山广。

9月4日,任正非在浏览心声社区时,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帖子。他亲自撰写签发了一份题为“要坚持真实,华为才能更充实”的内部邮件。他在邮件中写道:“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真话有正确的、不正确的,各级组织采纳不采纳,并没什么问题,而是风气要改变。真话有利于改进管理,假话只有使管理变得复杂、成本更高。”公司决定对梁山广晋升两级,并提供上海研究所的工作岗位供他选择。同时,由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负责保护其不受打击报复。

只是因为讲了几句真话,梁山广就被破格连升两级,每月工资增加了5000元。而且他还可以自愿选择去其他地点和岗位工作。不少华为员工激动地说:“这件事可以载入华为史册!”根治大企业的官僚作风,华为是认真的。在报喜不报忧风气渐长的情况下,一部分员工冒着极大的风险反映真实问题,华为选择了肯定和保护员工的做法,而不是掩盖问题、纵容内部假大虚空现象的蔓延。

除了讲真话的梁山广,华为人在不同地方和场合,都会表现出代表华为奋斗精神的行为。

2013年,当时24岁的叶辉辉,刚加入华为不到一个月,就被派驻科摩罗参加海底光缆项目。科摩罗位于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一个人口只有80万的岛国。当地物资极度匮乏,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疟疾和登革热肆虐。除了缺电缺水缺网络,蔬菜和水果也极度匮乏,这是一个连吃饭都需要发愁的国家!交通出行靠的是9座螺旋桨小飞机和冲锋舟,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科摩罗市场长期被西方厂商垄断,对于华为这样一家中国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客户并不买账,觉得还是西方的产品最好最先进。2016年,叶辉辉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科摩罗这个满是火山岩的小岛上完成了国家骨干传输网的建设。2019年,科摩罗实现全岛的2G、3G、4G覆盖和光纤到户,成为印度洋第一个上4G、5G的国家。如今,华为已经成为科摩罗最受欢迎和最受尊敬的中国公司。在华为经历困难的时候,这些客户第一时间力挺华为,表示华为是他们永远最信任的伙伴。

在一般人看来,年轻人往往不愿吃苦,也吃不了苦。而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叶辉辉,华为居然敢把他直接派驻海外担当大任。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不但待了下来,还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最终赢得了客户极大的信赖。

在你的组织中,如果遇到员工勇于讲出实话和需要到艰苦地区奋斗这样的事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员工种种行为的“果”,都源于企业组织环境的“因”。组织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员工行为。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实现伟大的事业梦想,你需要仔细思考,究竟要打造一家什么样的组织?这家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是什么?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曾指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才能基业长青。任正非在《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一文中曾写道:“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我们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制度。这个管理体系在它进行规范运作的时候,企业之魂不再是企业家,而变成了客户需求。客户是永远存在的,这个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我认为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就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同时,牢记客户永远是企业之魂。”

以华为为代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是能够切实实现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根基。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为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生态)创造最大价值,为什么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呢?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最应该关注股东利益,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受这一观点影响,很多美国公司都把增加股东价值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在这种股东价值的导向下,企业天天围绕着资本市场的指挥棒转,短期主义盛行,渐渐地丧失了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商业常识。当思科、摩托罗拉等公司以“财年、财季”等规划公司未来发展时,华为却一门心思盯着客户价值,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

欧洲和日本的许多传统企业,则强调以员工利益最大化为中心,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福利。它们的首要目标是给员工提供令人满意和愉悦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供好的薪酬福利待遇,甚至是终身就业保障。它们相信满意和快乐的员工自然会照顾好客户,从而帮助公司为股东创造更好的收益。

员工利益导向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这些企业普遍运作效率不高,整体创造力和组织活力不足。尤其在当下的中国,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普遍缺乏奋斗精神,很容易出现群体性的惰怠。长此以往,公司成长缓慢,必然会导致员工个人成长缓慢和回报下降。任正非就曾深刻地指出:“我们希望员工像谷歌员工一样快乐,但我们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因为员工不是客户,否则就是高成本。”

作为一家商业组织,谁能让客户长期自愿地掏腰包,谁就可能成为领先者。以客户为中心,是当今商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华为35年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这个道理:任何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企业的首要任务,都应该是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真正要从骨子里认同以客户为中心,还需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都在走向生态化,需要兼顾所有相关者的利益。

这一点没错,但生态化的目的是什么呢?还是要为生态链中所有相关方的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华为、腾讯、小米赋能生态的目的,都是通过生态链的优势互补和网络化效应,更好地为客户(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第二,企业属于商业性社会组织,必须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一点也没错,特别是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首要条件。当一家企业不能为客户长期创造价值的时候,它连自己员工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社会价值。企业长期支持公益事业的基础,是以自身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来保障的。

第三,客户和用户存在区别。二者可能合一,既是买单人也是使用者。或者二者分离,就像我们通常对2B和2C行业的划分。或者像教育行业买单的是家长,使用的是学生。这里,我们不在概念上纠结,统一用“客户”来指代。借用微软前副总裁陆奇的话就是:我们知道用户和客户在市场上有区别,他们未必是同一个人,客户是付钱的,用户是使用者。但价值创造本身是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全球咨询与服务机构Forrester的研究数据证明,客户中心型组织具有以下三大核心优势。

1.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最终能取得更好的收入业绩

客户体验到底会给公司带来多少实际收益呢?针对“上个财年,我们的收入至少增长了10%”这一问题,在客户至上的企业中,47%的员工认为能达到这个增长速度;但在无客户意识的企业中,只有10%的员工有信心能实现这一目标(见图1-1)。

图1-1 客户意识对员工信心的影响

2.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中,员工对企业的未来深信不疑

针对“你是否同意本公司产品和服务未来5年会成为业界一流”这一问题,客户至上企业中92%的员工会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企业在未来市场上是有领导地位的,员工对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充满信心。相反,没有客户意识的企业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员工相信企业有光明的未来(见图1-2)。

3.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快乐、敬业的员工更多

在客户至上的企业中,员工也会更加快乐,因此员工流失率也非常低。针对“员工很愿意为我的企业工作”这一问题,在客户至上的企业中,94%的员工回答是肯定的;而在没有客户意识的企业中,只有22%的员工回答是肯定的。由此可见,没有客户意识企业员工的主动流失率比客户至上企业要高出几倍(见图1-3)。

图1-2 客户意识对员工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看法的影响

图1-3 客户意识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

正如德鲁克所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美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