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巨人之靴
在欧洲南部有一个亚平宁半岛,它像一只巨人的靴子伸进地中海里。西西里岛就是高翘的靴尖。
这里海风宜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常年沐浴着金黄柔和的阳光,盛产红葡萄酒和玫瑰花,还有浪漫的传说、迷人的风情—这就是意大利。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萨丁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国土面积约30.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少雨。亚平宁半岛西侧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
意大利古时称“艾诺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音演变改称“意大利亚”,意思为“小牛生长的乐园”。也有人说,“意大利”的名称是由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是一个古老美丽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盛世和文艺复兴的辉煌,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稀世艺术瑰宝。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比萨等城市,都是享誉寰宇的世界名城。不过,意大利既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公元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罗马帝国瓦解后,意大利长期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目标,国土四分五裂,直到1870年才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这比美国建国(1776年)还要晚一百年。1946年6月2日,意大利被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公元14至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这个神奇的国度,在文艺复兴时代曾经产生过许多巨人,如同银河中璀璨的群星,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诸如创作了不朽《神曲》的但丁、世界名著《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美术大师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还有那位既是大画家又是工程师、发明家的科学艺术全才达·芬奇,都是意大利的“瑰宝”。
但丁是意大利文学巨匠、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但丁1265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死于1321年。他幼年丧母,少年时父亲去世。由于他勤奋好学,获得了渊博的知识,通晓诗歌、哲学、神学以及天文、地理、历史,在众多领域均有造诣。但丁的一生颠沛流离,历尽坎坷,他早年投身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六位执政官之一。后因反对罗马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势力,被判没收全部家产,剥夺公权,终生放逐。此后但丁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他乡。但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代表作《神曲》使他成为不朽的诗人。
《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史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共100章,长达一万四千余行。全诗用意大利语写成,打破了拉丁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后来的意大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部史诗中,作者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遇到众多古今名人的灵魂,通过与这些灵魂的对话,记录了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意大利社会生活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在作品中,作者到了地上乐园后,贝娅特丽丝接替维吉尔,带领他游历天堂,最后到达上帝和天使们居住的天府。但丁在《神曲》中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提倡思想解放、追求自由、追求真理。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经过迷惘和苦难,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导下,最后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杰出的作家和人文主义者,他和但丁是同时代的人,在他8岁的时候但丁去世。薄伽丘1313年出生在一个佛罗伦萨商人的家里,年轻时曾在那不勒斯学习经商,也学过法律,27岁时回到佛罗伦萨。薄伽丘和但丁一样,青年时代积极投身于政治斗争,坚定地站在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还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代表共和政府出使其他城邦。薄伽丘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叙事诗、短篇小说等。其传世之作是他的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描写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讲故事消遣时光,10天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人文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这部故事集。作者把抨击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毫不留情地揭露教会的男盗女娼,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十日谈》大胆地歌颂人性,向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展开了猛烈的冲击。赞赏平民和商人的聪明、机智,维护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值得一提的是,《十日谈》也一反当时学者们用拉丁文写作的成规,用“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写成。薄伽丘和但丁都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薄伽丘有一句名言:“人类的智慧是快乐的源泉。”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是举世无双的天才,意大利的骄傲,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集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解剖学家、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于一身。恩格斯称他为“巨人中的巨人”。
达•芬奇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逝于1519年。父亲皮耶罗是芬奇镇上一个有身份的公证人,母亲是个农家女。他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时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塑家、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学家。他的作品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作驰名。他在数学、力学、天文学、光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机械设计、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诸多创见和发明。他的许多科学构思和发明设想,大大超前了所处的时代。达•芬奇有两句名言:“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理论好比是统帅,实践则是百万士兵。”
比这些巨人生活的年代稍晚些时候,这个半岛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巨匠,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伽利略·伽利莱。
伽利略诞生的年代,正值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这时文艺复兴的两大浪潮—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已席卷欧洲,第三大浪潮—实验科学刚刚在兴起之初。这是人类艺术和科学重新觉醒的年代。新思想的狂飙摧枯拉朽,势不可当。而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却还没有被彻底摧毁。一方面人们渴望着新的知识、信息,渴望艺术的复苏和科学的新发现;另一方面反动的宗教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和黑暗。只不过,人们对中世纪的思想和权威,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轻信盲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