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丽的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广场上,立着一尊小于连的铜像。传说13世纪外敌入侵时,敌军企图点燃炸药的导火线炸毁城墙。多亏一个叫于连的小孩机敏地撒了一泡尿,把导火线浇熄,保住了城市。这尊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于连,它后来成为了布鲁塞尔的象征。
1927年的10月,在这里举行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这是科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盛会,有29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顶级物理学家出席。所有参加过创立老量子论和新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都汇集于此,包括3位主要开创者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与会者还包括洛仑兹、居里夫人和朗之万等,所以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学界的群英会,又是一场新老量子理论较量的群雄大会。
参会的物理学家们都住在宾馆里。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在从宾馆到会场的路上,人们看见两个物理学家一边快步走着,一边在争论着什么。
年长的那位身材魁梧,穿着呢子大衣,头戴一顶宽边博士帽。他的唇上蓄着胡须,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另一位年轻些,瘦长脸、大鼻子,外衣随意地搭在左臂上,脸上的表情非常虔诚。在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是他的学生。
“我昨晚想出的这个假想实验,的确可以推翻你们哥本哈根派的理论!”年长些的学者得意地说。
“是吗?我洗耳恭听。”年轻些的学者有些不服气。
“我这个实验设计,可以证明‘测不准原理’不能用。”
“‘测不准原理’可不是一推就倒的积木块。”
年长的学者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一个精巧的假想实验,听起来的确很绝妙。
“老弟觉得我这个实验设计得怎么样?”
“听起来挺棒的,请容我再想想……”
这位年长的学者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年轻些的学者就是本传记的主人公——哥本哈根派的领袖、丹麦著名科学家玻尔。
在玻尔身后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海森伯,一个叫泡利,听着两派领袖的唇枪舌剑,只能偶尔插上一句话。
对决的结果,是玻尔操了胜券。他和海森伯、泡利琢磨了一个上午,终于破解了爱因斯坦设计的圈套。到吃晚饭时,玻尔在饭桌上原原本本地指出爱因斯坦假设实验的破绽。
“哦,这我可没想到。”爱因斯坦拍拍大脑袋,一笑了之。
第二天,爱因斯坦又设计了一个假想实验,想推翻量子理论,但就在当晚的餐桌上同样被玻尔破解了。
玻尔抬起头,直视着发愣的爱因斯坦。端坐在他左右的海森伯和泡利也面带微笑。
爱因斯坦耸耸肩,做了个表示遗憾的滑稽姿势。然后大声嘟哝道:“上帝不会掷骰子!”
玻尔回答说:“但是,我们不能告诉上帝该做什么!”
在这场关于量子理论的世纪大论战中,玻尔为什么会大获全胜?他是怎样成为20世纪贡献仅次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的?
本传记讲的就是玻尔的故事……